2021年6月19日至27日,“魂系中华——马识途书法展”在马老的家乡重庆市文联美术馆举行。来自北京和巴蜀两地的文化界、书法界的嘉宾,以及马老的至亲好友、来自忠县的家乡亲朋等近百位嘉宾共同见证了这一文坛盛事。期间,不断有收藏者和爱家将马老的作品一一珍藏。
马识途书法作品
2022年1月4日,2022年第一个工作日,四川大学马识途文学奖捐赠签约仪式在四川大学江安校区文科楼举行。马老明天迎来108岁生日,他再次将去年6月书法展所得50万元全额捐出,助力青年大学生们圆文学梦。至此,“马识途文学奖”马老个人捐款部分已达到386万。
刘晓远向四川大学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贾秀娥递送捐赠支票牌
时间回到2014年,当年,年届百岁的马识途举办百岁书法义展,书法作品售卖所得共计230余万元。当年,马识途将义展所得全数捐赠给了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由四川大学教育基金会代管,设立“马识途文学奖”。2019年1月18日至28日,“凌云苍松——105岁马识途书法展”在成都诗婢家美术馆举行义卖,马老又将当次书法作品义卖所得105万元全数捐出。
“马识途文学奖”获奖学生代表向刘晓远赠送手写信
在105岁时,马识途曾表示,“我是一个进入105岁的老人,眼近盲耳近聋,虽然还没有痴呆,但也难以多作讲话了。我今天最想讲的一句话就是:我以为,一个人到这个世界上来,总应该至少做一件好事吧。我把我书法展所得捐给四川大学文新学院作为优秀寒门学子的奖学金,就是我想做的一件好事。”
26、386、153:
透过三个数字理解马老的文学热情
自2014年开始颁发至今,马识途文学奖已先后成功举办七届,第八届马识途文学奖即将颁出。马识途文学奖设立以来,已经奖励扶助了153位拥有文学梦的川大学子。如今,他们有的已经在文坛或学界展露头角。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李怡
捐赠仪式上,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李怡用三组数字分享了自己对“马识途文学奖”的看法。
“首先,我最近看到一组对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新文学开拓者的年龄统计。这81位被统计的开拓者中,年龄最小的只有17、18岁,最大的也只有30来岁,平均年龄26岁。百年中国新文学正是一批20来岁的年轻人开拓出来的。而当我们放眼世界,那些著名的大作家、大文豪,往往也是在21岁到25岁左右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李怡表示,中外作家的文学实践一再表明,一个作家最好的文学起步年龄就是20来岁,马识途本人也是在20岁左右发表了自己最早的小说作品。“我认为,作为百年中国亲历者的马老,出资在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设立‘马识途文学奖’这样一个专门针对在校大学生的文学奖,是寄托了他对文学很深刻的体验和理想的。”
马识途书法作品“魂系中华”
李怡提到的第二个数字的386。这是本次捐赠签约后,马老个人向“马识途文学奖”的捐赠总额。“这386万元,是百岁老人马识途的多次书法义卖所得,是他用自己的一笔一划写出来的。因此,‘马识途文学奖’事实上也是马老用生命刻画的他对文学的热情与理想,寄托着他对文学未来的厚望。”
七届马识途文学奖已经资助了爱好文学的大学生153人,“这是我们用以回馈马老文学爱心的数字”。李怡认为,对马老的回馈不仅仅是153这个数字本身,更在于“马识途文学奖”受助学生们在文学上的成就。去年年末,当李怡等前去马老家中拜访时,给马老带去了日前正式出版的“明远星辰文库”,“这是我们与四川大学出版社合作的出版项目,希望把同学们优秀的文学作品集中出版,让马老的文学爱心结出大家都能看得到的硕果,也勉励年轻的文学爱好者们在写作路上勤奋耕耘,对文学的长远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提议设置“灾难文学奖”
鼓励青年作家去发现、去记录这个时代
本次捐赠仪式,马老未能亲临捐赠仪式现场,马老外孙刘晓远代表马老出席捐赠仪式,同四川大学教育基金会签署捐赠协议。刘晓远表示,对于青年作家,马老一直是有深切期待的,“他希望大家能够抓紧时间,在最好的创作年华将自己看到的值得记录的人和事讲出来、传播出去。马老经常跟我们讲,他自己的文学生涯是有遗憾的。由于参加革命和建设工作,他虽然看到了很多人和事,但是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把一一记录。而当下的青年作家们,身处这样一个时代,有很多有趣的素材值得大家去发现、去记录。”
四川大学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贾秀娥向刘晓远颁发捐赠证书
同时,刘晓远告诉大家,马老也一贯坚持文学创作中的民族性。“我们的故事来源可能是多元的,但最终都是用自己民族的价值观来审视一切,把自己民族的烙印打到文学作品中去。”因此,马老也一直提倡文学作品能够体现中国作风、中国气派,刘晓远鼓励青年作家们在进行文学创作时,要注意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中去发掘叙述方式、叙述视角,构造独特的中国式的文学审美。
马识途家人代表刘晓远
刘晓远表示,在马识途的文学创作中,他一向坚持着为人民大众进行文学创作的原则,因此,大众性也是马老文学创作的一条准则。“他一向坚持写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作品,用四川人摆龙门阵的方式讲故事,而不是去创作一些曲高和寡、脱离大众的内容。”在进行大众性的文学创作的同时,马老也将真善美的价值观透过自己的文字传递出来,让文学作品展示出中国人自己的精气神。
最后,刘晓远从马识途阅读阿来《云中记》的经历出发,分享了自己对“马识途文学奖”的期待。马识途在读完《云中记》后向家人表示,他自己也很希望能创作出好的灾难文学,但因为精力所限,一直未能如愿,在读到《云中记》后他很受感慨,希望能有更多的作家参与到灾难文学的创作中,把苦难、不幸记录下来,让人们从苦难、不幸中看到光明、希望、力量,“因此,我在这里也提出一个建议,我们可以在‘马识途文学奖’中设置一个‘灾难文学奖’,以回馈他的期待。”(记者 肖姗姗 成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