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四川报道(陈敏)近日,成都市《公园城市消费场景建设导则(试行)》发布,梵木Flying国际文创公园入选文艺风尚品鉴场景示范项目。作为城市有机更新项目,该园区在原成都滑翔机制造厂旧址上进行改造升级,在成都众多网红打卡地中,凭借传统老工业建筑风格成功“出圈”。
而在2020年,成都梵木文化产业园与北京798艺术区等13家园区一同获得了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资格。
短短5年时间,梵木便从全国众多文化产业园区中迅速崛起,由此彰显出成都在文创产业方面的巨大潜力。
2016年,梵木改建正火艺术中心1号馆
好政策是民营企业做文创的福音
2018年2月,成都市政府常务会原则通过《关于进一步疏解中部区域非核心功能高品质提升城市能级的若干政策(送审稿)》,明确:在符合“中优”区域规划和安全环保要求的前提下,改造方案经属地政府批准并报产业部门备案后,对利用老旧厂房及其他非住宅性空闲房屋用于从事众创空间、文化创意等新产业、新业态的宗地和建筑,其土地权证上的用途和使用权人不做变更,不收取土地用途差价。
而在此之前,工业用地的土地性质是无法改变的,民营企业无法将其改建成产业化的办公园区、营造消费场景。
在梵木文创产业园区的投资方和运营方——四川正火文化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杨生看来,该政策的出台,无疑是民营企业投资文创产业的最大福音。
今年8月,《成都市“中优”区域城市有机更新总体规划》发布:以“中优”区域为重点整体谋划城市有机更新项目。
对于梵木来说,“中优”区域自然也意味着新的发展契机。
杨生介绍,梵木文创产业园由“一区一园”组成:“一区”指的是由无缝钢管厂改造而成的成都梵木创艺区;“一园”则是成都梵木Flying国际文创公园,重点发展音乐产业、创意设计以及影视动漫三大文化产业内容。
目前,梵木正在和五粮液合作改造梵木圣山文创园,园区以文创新经济为引擎,以“时尚艺术+互联网新经济”为核心,集时尚展演、服装设计、影视拍摄、文娱科创等场景价值于一体。园区计划于2022年底进入试运营阶段。
梵木正在举办产业沙龙活动
浓厚的产业氛围
在杨生看来,梵木吸引人才的方式和园区的入驻风格比较类似,产业关联性强,大家需要相互聚集,在一个自由的空间和平台生长。正如他们取“梵木”的寓意:创意无规,自由生长。
“这既代表了梵木一种包容的态度,也代表了我们对文旅产业的期望,就是希望创意有一个自由的平台。”
以殷九龙的咖啡馆为例。除了公共空间以外,艺术家们觉得,园区里有一间咖啡厅也挺好。设计师、音乐人在相对随意的环境下互相沟通交流,反而能激发出他们的创作灵感。
杨生表示,园区与企业之间不是纯粹的管理和入驻关系,也并不是像写字楼物业公司和入驻企业之间的租赁关系,双方首先是一种“共生关系”。
比如,公司每周会在各园区举办产业沙龙活动,为入驻企业与政府职能部门之间提供沟通的桥梁,同时还会发布入驻企业间的产业生态链合作机会清单。
比如某艺术家正在给地方政府做文创设计,接下来需要把设计构想转化成工艺品或产品,这就涉及到了工业设计。于是工业设计公司就会介入,从而让产品交互等方面变得更加科学。
“梵木更加注重如何从企业的角度帮助他们更好地营造环境、业务和沟通氛围,所有的这些加在一起,就形成了梵木独特的产业氛围。”杨生总结道。
梵木文创与TED x Chengdu成为战略伙伴
没有比年轻人更懂年轻人的了
“我们的打法从来都不是常规的,我们就是想让大家来看我们在改些什么,在一片工地厂房里面玩音乐,对于年轻人来说更酷!”
今年10月,梵木将聚集众多潮牌、酒吧、俱乐部、livehouse等,一起举办成都森林音乐节,包括在成都举办了5年之久的“赤城艺术节”,把年轻人喜欢的纹身、机车改造、插画等元素植入艺术节中。
而到了11月,在圣山文创园的工地上,还将举办“未来回声”艺术节活动,一帮青年科学家将在这里探索音乐、艺术和科技的跨界融合。
杨生介绍道,这些都是由年轻人自己创办的音乐节IP。梵木一直在与本地原创团队合作,发动年轻人自己来创作,比如脱口秀、自创的音乐节、科技艺术节等等。
2021年,梵木与TEDxChengdu成为长期战略伙伴。梵木表示,未来将持续不断地引入年轻人喜欢的国内外优秀IP项目、潮牌和活动品牌。
此外,梵木也希望中国当代的艺术创作,可以通过国际化传播走向世界。杨生谈到,中国的音乐和设计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外的广泛关注,特别是中国的电子音乐。杨生以入驻园区的独立乐队秘密行动(Stolen)为例。2019年,他们被欧洲的老牌乐队邀请参与了欧洲6国巡演。
未来成都的艺术特质就是创意
2018年9月25日,成都召开世界文化名城大会,提出打造"三城三都"。在杨生看来,“三城三都”并非只是注重音乐,体育赛事或者会议展览等单个领域,而是多项举措共同发力。
“未来成都的特质就是创意。这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领域,而未来的艺术或创意领域是多门类相融合。”最后体现在成都这座城市,多种多样的文化艺术来到成都,都可以被这座城市吸收、传承、发扬甚至创新。
“未来,成都在创意领域的地位将不仅限于西部和国内,它有可能成为全球的一个代表性城市。”世界各大名城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这种城市语言是与城市本身的气质相吻合的。
“这座城市独特的气质,也成为了梵木去探索一些新的品牌和IP的原动力。”杨生说。
四川正火文化传媒集团总经理杨生
专访杨生:因地制宜做文创
中华网:当初梵木为何会介入文创产业?
杨生:梵木做文化创意和产业园区并非偶然,主要有两个机缘。
一是2012年,成都有一个不到20亩的小型乐器厂园区,当时梵木本来计划将它改造为自己的办公总部叫梵木艺术馆,但艺术馆改造完成后,却成为了当时成都原创音乐圈和艺术家最喜欢聚集的区域。
我们发现这个艺术馆特别适合做艺术派对和展览。这算是梵木最早产业化园区的雏形,这让我们对产业化的运营空间有了比较深的接触。那时我们没有把它叫作产业园区,而是“类型化聚集”的艺术馆。
二是2014年全国正在提“双创”时,梵木帮助很多地方政府设计和参与打造了双创园区,开始介入政府主导的双创园区的运营。从那时起便组建了自己的运营团队,有了产业化的思路。
中华网:作为城市更新项目,梵木文化产业园在项目规划和设计上,采取了怎样的理念和思路?
杨生:梵木做的产业更新、城市更新项目也比较多。我们的理念一是比较遵循原有形态和历史;二是通过产业来活化,也就是装内容;三是在原有基础上,对空间形态进行创新,包括建筑形态等。因为每个时期的审美形态是不一样的,产业业态也要创新。大的空间做成美学生活空间、livehouse演艺、音响实验室,这就要求我们既要保持原有风格,又要符合当下年轻人的消费习惯。
关于项目的规划思路,我们一是会结合当地政府的发展理念,比如龙泉从汽车产业朝向新经济转型多元化发展,那么我们在龙泉规划新的园区时,就会朝向新经济、体验式经济、网红经济做产业规划;二是结合它的空间优势,比如武侯区提倡文创武侯,那更多就会涉及影视和设计行业;三是利用好梵木自身的资源,我们也要盘算在哪些领域我们有更强的产业资源,能够迅速地把一个产业园区盘活。
中华网:在打造文创园区的过程中,还有哪些需要提升和完善的地方?
杨生:作为地处西南的产业园区,我们在人才引进上还存在明显短板,包括我们企业在管理甚至是个别专业岗位上的人才,其实都是比较欠缺的。有很多新领域,是成都以前可能没有的,比如说像梵木这类艺术化产业园区的管理,它和一般的写字楼、物业管理完全不一样,这方面的人才除了公司自身培养外,其实也希望有更多北上广一线城市的专业人才回来,带给市场一些新的改变。
如果有专业化的优秀人才,再结合我们自身艺术化氛围的精细化操作经验,那么我觉得我们能提供的服务会更好。而且现在年轻人的审美会比以前高很多,提出的要求就会更高,我们的管理和服务团队就要跟上。(梵木文创产业园区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