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四川报道:平整的大道、别致的景观、敞亮的院落……走进雅安市名山区车岭镇,映入眼帘的还有村民房前屋后栽红植绿,群众出行更方便,生活更滋润,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这是名山区车岭镇近年来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方面用升级版的“三定”措施,有效破解乡镇治理难题,取得成效的一个方面。
车岭镇素有“商贸重镇”美称,每逢赶集日,就吸引着周边多个乡镇以及相邻的眉山市丹棱县部分群众前来,高峰期人流量可达1万人次以上,伴随人、车、物流量增加,场镇治理的难度成倍增长。
“街道两边的商铺占道经营,推车、临时摊点甚至直接摆到马路上,大车小车哪里方便哪里停,居民生活垃圾随意丢弃……”早在车岭镇社区召开的人居环境整治推进会上,群众代表都会反映这些问题。场镇整治,是人居环境整治最大的“顽疾”,是党委政府时时放心不下的“心病”,是社区群众急难愁盼的最大民生。
今年以来,车岭镇党委政府笃定最大决心,拿出最硬担当,坚持“定人定点定责”三定治理模式,主动破解场镇治理难题,打响全域人居环境整治第一枪。
点兵点将,定人到岗。
整治环境是最有难度的工作之一,整治场镇环境更是难中之难,谁来干?
“班子成员带队,干部先上,说干就干!”车岭镇党委书记李航在党委会上斩钉截铁的说。
会后,40余名镇干部由班子成员带队分为3个组,下沉到以农贸市场为核心,开展场镇秩序和卫生专项整治。工作内容包含但不限于清理清扫、文明劝导、秩序维护、强化执法、攻坚违建,工作密度从“一周一次”逐步到赶集日再到每天坚持,相互补位无缺位,及时规范促长效,构筑起“纵横交错、全面覆盖”治理网格。
“第一次看到干部帮我扫我无动于衷,第二次我就有点坐不住了,第三次之后不用他们说我自己就提前扫了,这本来就是我的事”一名场镇商铺店主说。
车岭镇干部带头示范干,村(社区)干部、市场物业、保洁公司全部拿出更严标准更硬举措“跟风”。党员、五老代表、妇女代表、志愿者、驻镇单位干部职工自发成立5支志愿队伍“参与”。热心参与到动员宣传、文明劝导中来。与学校联合开展的“小手拉大手,环境整治齐步走”、依托区政协小微协商平台的“环境整治攻坚期、小微协商来助力”活动开展如火如荼。
近年来,车岭镇依托川藏铁路、成雅快通双线贯通的交通区位优势,全域推广生活垃圾处理“高岗村模式”、村级河湖管理“解放乡模式”,把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纳入村(社区)目标考核内容及网格化管理体系。同时,选择交通优势明显、农业基础条件好的自然村作为发展粮经复合园区核心区,打造田园综合体,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干部进村入户、分片包干,从“五美”创建到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再到打造“宜居乡村”的过程,展现出新时代乡村一幅幅美丽画卷。
分类施策,定点整治。
“市场里面的固定商铺管理是一个办法,流动摊贩治理是一个办法,占道经营整治的又是一个办法。”针对场镇整治里面每个重点点位的特点,车岭镇人居环境整治办公室逐点分类制定了近十大类数十个小项整治措施,确保各有各的办法,全部都得到执行并有好的效果。
车岭镇常态推进的,秉承“成本最小化、效果最大化”原则组织党员干部及公益性岗位集中整治;氛围营造的,结合农村风貌改造工程绘制壁画193幅,制作氛围宣传栏12个,用好生态超市和星级文明户的积分“积”活全域人居环境整治热情;集中展示的,整合争取项目资金290万元进行专项治理。
车岭镇统筹“区、镇、村、组”四级网格资金,在农村建成垃圾分类集中点,乡镇有垃圾转运站,采用一体化处理模式,形成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闭环。村组道路,定期有保洁员清理。建立健全了村级河湖管理“一室三队一超市”、人居环境整治“红黑榜”等奖罚机制,保护环境纳入村规民约。场镇建起了日处理2000吨的污水处理厂,新建4个小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治理水平明显提升。
金刚村村民郑循香等人报名参加“厕所革命”,政府配套3000元,自筹6000元,彻底改变过去一家人洗澡用大盆的习俗。没条件安装水厕的地方,村里安装了三格式公用厕所。
“现在农村跟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小,老百姓日子越来越好。”郑循香笑着说。
评比督导,定责问效。
“整治绝对不是走一遍扫一圈就完了,我们要回头看反复看,镇纪委、整治办要带着问题下去,解决问题回来”。李航在一周一次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会上说,综合环境整治要坚持长期不懈,整治督导工作必不可少。
车岭镇为压实工作责任、鞭策最佳成效,先后出台相关考核办法。明确5个整治重点和4种考核方式,组建3个考核组,采用交互式、点面结合式考核,考核结果与平时考核、年终考核直接挂钩。定期开展“片与片、村与村”之间的“大比武”,把相关村(社区)干部集中起来现场看相互评作比较,促进见贤思齐、比学赶超。同时,镇人居环境整治办每日抽查各村(社)整治情况,联系村领导每周交叉督查,镇纪委不定时抽查,对问题实行“清单式”管理和“点对点”督办整改,不定期开展“回头看”进行逐一核查、对账销号,确保责任不“落单”、问题不“跑单”。
“今年以来,车岭镇纪委针对人居环境整治提醒干部12人次,明确连续提醒3次的干部将启动问责程序。”该镇纪委相关负责人说,截至目前,本级督导发现问题整改率100%,上级点对点反馈问题整改率100%,未出现反弹现象。
开展全域人居环境治理,关键是制度创新和长效机制的建设。过去农村保洁“各扫门前雪”,效果不明显,而将城市环卫的成熟运作模式延伸到乡村,保洁力量集中管理,解决了农村环卫设施落后、保洁力量有限、管理松散的弊端。
“整合公益岗位分片包干,加强日常保洁,通过购买社会服务,大大提高了保洁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李航说。
在“百日攻坚”强有力的措施之下,车岭场镇面貌焕然一新,从前群众反映强烈的秩序、保洁、设施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治理能力和成效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巩固,成功升级“车岭金街”2.0版。“治理不止场镇,效果不止如此。”李航说,“场镇治理是车岭人居环境整治最具代表性的方面,是攻坚的缩影,它对示范带动全镇环境治理,提升镇域形象、擘画高颜值‘粮蔬之乡·秀美车岭’新画卷具有深远影响”。(文/图 王竑丹、艾未茜、王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