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四川消息:广元剑阁普安镇水池村,因后山常年一股清泉涌石缝而出,顺山势而流淌故得名,多年以来,默默润泽着全村千余亩土地,村民感恩这来自大自然的馈赠,春播秋收,耕耘在田埂,寥寥炊烟,生活于山脚。2020年以来,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规划聚居点、创办养殖厂、种植水果园......欣欣向荣的景象扑面而来,一副新农村画卷已徐徐展开。
头雁效应 把牢前进“方向舵”
稍黑的皮肤、利落的寸头,见面时略显羞涩的表情,很难想象这位“80后”就是全村的领头人,支部书记孙平成,今年是他任职的第六个年头。退伍后,通过长途跑运输,盖起了两层小楼,致富后的他也乐于助人,农忙时运进化肥,丰收后拉出粮食,多年的部队生涯练就了沉稳的性格,更赋予他责任和担当的勇气,2017年换届时全票当选支部书记。
党员大会上,孙平成代表村“两委”作了表态发言,明确了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抓好支部书记、“两委”班子及党员这三个“关键点”,建立“党员联户制”、“议事票决制”、“考核积分制”三个制度,实现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员服务、有群体的地方就有党的组织,有公共事物的地方就有党的领导三大目标。
当选后的他走访了全村党员和村民,挑灯长谈,促膝畅言,立足村情实际,围绕全村规划和产业发展集益广思、虚心请教。构想出:“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发展新蓝图。
项目推进 织密村民“幸福网”
“安得广厦千万间”,安居梦想从来就是每个中国人的夙愿情结。住上宽敞明亮的新房更是每个水池村人的最大梦想。结合易地搬迁政策,当第一次提出规划聚居点建设时,仿佛平静的水面扔下一颗石子,“能行吗?”“那得花多少钱呐”,面对广大村民期待的目光,行动是最好的回答。
从那天起,村“两委”一班人就扎进了这项工作中,选址、规划、招标,甚至房前屋后的小菜园都考虑进聚居点的整体布局中......岁月流逝、期许而至。一年后,颇具川北民俗的聚居点建成后,全村人都兴奋起来了,户均不超过1万元的造价,让几代人的美梦成真,“挪穷窝”住新房,山沟沟也能大变样,搬迁时,全村象过节一样热闹......
“要致富,先修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道路交通建设,显得迫在眉睫。除积极向镇政府申报村道公路建设里程指标外,还一次次到县交通局等有关部门,甚至为1公路的建设指标,反复的据理力争。截止2022年,全村建成通村(组)水泥路21.8公路,覆盖全村的“高速公路”初具规模。整合涉农专项资金,完成12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建设并投入使用,整治山坪塘15口,硬化引水渠11.5公里,新增水稻种植面积800余亩。“水池村的变化之大,我觉得有点跟不上趟咯!”许多外出务工的村民春节回家看到全村的新气象新面貌,高兴地说。
产业兴旺 铺设致富“康庄道”
广袤的土地资源、便利的交通网,丰富的水资源,如何将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转化为发展态势,让广大村民的腰包尽快“鼓起来”,党支部大胆探索以发展优势产业和就近就业为主的“换穷业”新路径。将乡村振兴战略的步伐行稳走实,唯有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坚持“136”产业发展模式。依托石洞沟现代农业园区平台,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引领建园、村集体经济组织联合建园、户办小庭园3种经营管理模式,实现群众土地流转收租金、务工就业挣薪金、入股分红得现金、集体收益分股金、委托管理拿酬金、对口帮扶用基金6个路径稳定增收。2019年,引进中农标剑阁三分田公司等5家企业业主入园建园,累计吸引社会资本投入达7000多万元,发展砂糖橘、软籽石榴、冬枣等小水果2000余亩。截止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万元,园区务工收入人均1800余元,入股分红以每年5.8%的速度递增。
大力规划发展农旅产业。以水上娱乐、垂钓等为特色,探索发展观光农业,依托石洞沟园区,延伸周边村重点布局农耕园、花卉观赏园、水果采摘园等,建成乡村景区和特色园区。建立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模式,探索“3+1”集体经济发展道路,2020年引进“好医生”发展中药材种植500亩,与巨星集团签订寄养协议,建成年出栏5000头生猪养殖场1处,仅此一项,全村人均可增收约360元。
近年来,全国以工代赈示范工程现场会、广元市党建引领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后续治理工作推进会在水池村召开,成功创建国家森林乡村、四川省2020年度乡村振兴示范村和省级首批乡村治理示范村等。
站在全村产业规划观光平台上,极目远眺,远处群山连绵,充满绿色生机的产业园区与蓝天白云相互辉映;微风吹过,响起阵阵爽心的“风语”声。
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展现美丽乡村生活,走共同致富道路,我们坚信水池村的发展之路会愈加宽阔,美好的明天正迎面而来。(文/何晓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