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市州 > 正文

广安前锋区龙塘街道平桥社区构建“635N”治理体系 助推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

广安前锋区龙塘街道平桥社区构建“635N”治理体系 助推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
2022-06-30 22:02:11 来源:

中华网四川消息:广安市前锋平桥社区成立于1983年12月,位于前锋区滨河东路,背靠华蓥山系,南与红辉社区交界,西靠中城社区,北与油库路社区接壤。幅员面积6.5平方公里,辖13个居民小组、8网格,常住人口8662人。社区“两委”于2021年完成换届,现有班子成员8人、社区工作者6人、网格员8人,党委下设4个党支部,共163名党员。辖区居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外出打工,留守人员以老人居多,存在基层治理体系不健全、治理能力薄弱、距离现代化要求差距大等问题。社区以四川省第二批城乡社区治理试点为契机,充分发挥社区党委领导核心和桥梁纽带作用,以“635N”治理体系为抓手,构建党组织领导下,多平台参与、多主体共治、多力量协同的社区治理典范。

一是“六大”平台集成示范。通过对辖区居民、社会组织、商家企业等需求调研,结合社区特色,搭建党群服务中心、社会工作服务室、志愿服务站、儿童保护工作室、老年服务工作室、便民服务站“六大”服务平台,建设常态化、便民化服务活动场地,为后续各类组织参与提供阵地。

二是“三类”组织发挥效能。通过前期对辖区居民的需求调研,整合辖区各类资源,通过宣传海报提高居民认知度,鼓励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挖掘社区骨干,培育成平桥居民自治组织,园嬢嬢(根据移风易俗,红白理事会),桥妈妈(民主协商理事会);平桥居民志愿组织(环境维护、治安巡逻、就业创业、助残扶弱、应急救灾、党员义工);平桥居民娱乐组织,舞夕阳(营造文化节日氛围)

三是“五社联动”共同参与。以社区为基础平台,社工站、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为专业支撑,志愿服务为有益补充,发挥社区工作者、社工人才、社会志愿者三支队伍作用,链接慈善资源共同开展服务活动,为社区居民解决多方难题,通过“一平台双载体三队伍”实现政社互动、社社联动,形成协商融合式工具性的基层社会服务新模式。

四是“N”项清单助推服务。结合社区治理实际,创新“公益微创投大赛”形式,向辖区社会组织征集项目,积极倡导社区志愿服务,培养社区成员的参与感和使命感,帮助社区居满足社区需要,同时促进社会组织参与到社区治理当中。针对关爱、增能、环境、文娱、宣传教育等需求领域,由社区牵头、社工机构辅助、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组织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议事协调、文体娱乐、老幼关爱、宣传教育等服务清单,鼓励居民共同参与,满足居民多元化需求。

培育三类社区社会组织 形成孵化流程

经过试点项目的实施,社区建立的社工站根据社区特色和需求挖掘培育了3支社区社会组织,并对其开展了6场专业科学合理的培育,同时建立了20名成员的详细档案,并对其1对1指导共计60人次,通过培育过程及指导,形成了一套孵化流程,从而提高组织的服务意识和能力。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生态形成

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向导、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工人才为支撑,整合政府资源、社会资源开展社区治理,采用入户、随访、调查问卷等方法,进行摸底调研,了解居民实际需求,制定居民需求清单,形成调研分析报告,从而制定活动实施计划,促进社区、社会组织、志愿者和社工融合发展,共建平桥社区城乡社区治理“社会组织参与型”示范社区。

满足居民多元化需求

依托试点项目的实施,社会组织的参与,社区居民的参与活力充分调动,在针对辖区老年人互助养老和隔代亲子教育两个方面已开展的3场社区基础服务活动,依托社区阵地缓解了隔代教育冲突,满足了辖区老年人自我价值实现和幸福感,各种活动和服务共惠及120余人次,居民更是感受到了社区大家庭的温暖,促进了居民与居民之间、居民与社区之间的感情。

居民骨干参与社区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依托社会组织服务的介入,深入挖掘社区现有的资源,整合社区志愿者,依托“社工+义工”双工互动的方式,通过专业服务开展公益微创投大赛,共征集了“法”在身边普法宣传进社区、“蓝”朋友与环卫同行“呵护地球”微动力、微镜头“晒幸福”记住美丽家园、指尖上的爱“愿天下无拐”团圆计划、夕阳红“听爷爷奶奶讲故事”好家风传承、听党的话“红歌会”不忘初心跟党走、美丽家园“舞动的爱”让社区更加温暖、消防安全“微行动”让百姓安全居家更放心等8个项目,并组织志愿者积极参与项目设计及创投,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社会治理,通过项目实现居民自治,达到了共建和谐社区的目的。(文/甘伟)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