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四川消息:广安市前锋区玉堂社区隶属前锋区龙塘街道,幅员面积2.3平方公里,辖10个居民小组,现常住人口4567人,以拆迁安置居民为主。有居民党员59名、机关事业单位党员156名,居民代表36人,议事会成员42人,社区职业化工作者7人。面对未来多人口社区多种诉求集中、邻里融合困难、模式机制欠缺等问题,社区以四川省第二批城乡社区治理试点为契机,以提升便民服务能力为宗旨,搭建便民服务为切入点,通过资源整合,形成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社区治理模式,建设“便民服务型”社区,让社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增强。
做强党建引领末梢 建立治理增效四方机制
坚持党建引领为核心,建立“党委引领、组织协同、社工支持、居民参与”的便民服务机制。发挥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在社区治理中引领作用,坚持党委领导主旨不动摇;促进各类社区自治组织紧密联结、协商自治,推动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结合专业社会工作者在链接资源、提升能力、促进融入等方面的专业优势,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吸纳社区志愿者积极参与,并通过开展社区活动常态化带动居民广泛参与,积极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
营造便民利民场景 构建社区生活共同体
有效利用社区闲置公共空间,优化功能布局,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为集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关爱援助中心、共享办公室、儿童活动室、志愿服务站等功能互补的社区治理公共空间集群。聚焦居民需求,搭建代办服务、社区教育、人才培养、志愿服务、文化娱乐“五大”便民服务平台,并以此推进龙塘街道玉堂社区城乡社区治理工作,共计开展24 场活动,服务覆盖 1000 余人。
开展品牌化服务项目 彰显社区文化魅力
结合玉堂社区人口形态、本土资源、居民需求,打造“15分钟”生活圈,绘制社区资源地图,整合辖区资源、紧抓辖区骨干人员、围绕居民需求开展“邻里亲、邻里助、邻里安、邻里乐”4类品牌化便民服务项目,带动多方参与社区治理,重构安置型社区便民互助体系。
搭建代办平台,打通便民“最后一米”。通过社区多方协调实现多条线融合,整合多部门资源,“五类”便民服务平台的搭建,制定了37类代办服务指南,10项便民服务制度,设立了10余人便民服务队,试点期间为近100名居民提供代办服务,解决来回跑,多部门转的现状;提供各类政策咨询100余次,挖掘各类服务资源10余个,为便民服务提供多种渠道来源和实现路径,实现便民有路径、有资源,实现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米”。
创新治理机制,实现便民可持续。“党委引领、组织协同、社工支持、居民参与”的便民服务机制建立,自治回归本位,制度让社区党委、社区自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懂得自己的付出的价值,让社区治理队伍更加的规范有序,实现社区服务便民化、专业化、规范化、常态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服务送达家门口,便民变得有温度。依托社会组织服务的介入,深入挖掘社区现有的资源,整合社区志愿者,为居民提供便利服务,增强了居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把邻里四街坊和邻里关系促进作为服务的切入点,依托“社工+志愿者”双向联动的方式,共计开展主题活动10余场、服务600余人次,构建和谐、平安、美好新社区。社区、社工链接理发店等公益资源,通过“送服务到家门”的便民服务,缓解安置型社区居民出行困难,营造温度社区氛围。(文/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