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四川报道: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眼下,粮食生产进入夏收、夏种、夏管的“三夏”大忙时节,达州高新区的夏大豆种植工作做得如何?
遴选适合本地种植的品种,因地制宜探索新型种植模式,组建专家团队送技术下乡……达州高新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优化粮食种植结构,采取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大豆净作、幼龄果园套种大豆等种植模式,强化技术支撑,掀起夏大豆种植热潮。
送技到田提升大豆产量
6月6日,达州高新区金垭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业技术人员来到金牛村,耐心细致地向农户进行“手把手”教学——从选种到播种,再到施肥,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过程中每个环节怎么做,需要注意些什么,无一遗漏。
“只要技术要领掌握、管理得当,每亩增收100多斤大豆完全没有问题。”听着技术人员的讲解,农户们种植热情高涨,整地、打窝、点豆、回土,干劲十足。
据介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今年重点推广的新型种植技术,该技术充分发挥玉米边行优势,最大限度利用光温资源,提高土地产出率。
“和单纯种植玉米相比,扣除增加的生产成本,进行玉米、大豆套作,按每斤大豆3元的收购价计算,亩均可增收约300元左右。”金牛村种植户程是掄说,大豆的根瘤菌还具有培肥地力的作用,肥料的花费也降低了。
“除了让农户掌握播种的技术,我们还针对小型农机的使用方法进行了教学,确保新机具新技术配套、新品种新技术融合,将科技服务送入田间地头。”金垭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徐继兵说。
通过送技术下乡活动,新技术在群众中得到了有效的普及。
种植户需要技术培训,农技人员也同样需要。围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达州高新区加大了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力度,通过积极与市“千名农技员科技服务团”沟通,多次邀请市农业农村局、市农科院农技专家到各乡镇街道进行技术培训。
在新技术推广的基础上,达州高新区还积极进行技术微调,遴选适合本地种植、产量高的大豆品种,搭配抗倒、耐密的紧凑型玉米品种,强化联合播种技术要点,提高大豆出苗率,确保玉米株数;细化肥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措施,帮助种植户切实掌握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各项技术要领。
政企联动助力农民增收
6月10日,为帮助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达州玖源新材料有限公司将生产的5吨尿素化肥运送到了斌郎街道龙坪村。
“为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今年以来,斌郎街道结合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采取‘农户+集体’的模式扎实推进撂荒地专项整治,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斌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孙小军说。
据了解,龙坪村撂荒地整治项目面积达300亩,是斌郎街道与达州瓮福企地共建撂荒地整治基地,也是村集体经济项目。撂荒地整治后,由龙坪村集体经济专业联合社集中种植大豆和玉米。
“企业的帮助就像一场‘及时雨’,为我们后续的生产提供了强力支持。”斌郎街道龙坪村党总支书记黄秋枫说。
“作为达州高新区的一家农资生产企业,支持结对帮扶村及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年以来,我们向达州高新区的乡镇、街道赠送化肥已达40余吨,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帮助达州高新区粮食增产。”达州玖源新材料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黄波说。
“我们发现有些村存在基础差、底子薄、发展动力不足等情况。为助力乡村振兴,斌郎街道积极探索推进经济发展新路径,大力实施部门、企业联动帮扶,以实现集体经济增收。”孙小军说。
“政企联动”只是达州高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创新之举。达州高新区还用“真金白银”政策红利,充分调动辖区各家庭农场、村集体经济组织、种植大户的种植积极性。
据悉,达州高新区整合各类资金,专项支持撂荒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对积极承担新技术种植的种植户免费提供大豆种子,并给予每亩150元的补贴,主要用于弥补在播种、施肥、打药、收获等环节增加的成本支出。
同时,达州高新区不断强化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信息互联互通,积极做好市场销售指导,主动联系和拓展大豆收购渠道,解决销售难题,避免农业增产不增收的现象,确保农民粮食变现。
示范应用扩大播种面积
“为不错过夏大豆的播种时间,我们前后用了5天时间完成种植基地的除草、播种等工作。”幺塘乡幺店子社区党总支书记向此省说。
向此省所说的种植基地为幺店子社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基地,面积达80余亩,为村集体经济。
像幺店子社区这样由村集体打造的种植示范基地,在幺塘乡共有6个。打造种植示范基地的目的,是为了带动更多的群众加入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中来,增加大豆的播种面积,稳定粮食生产。
据了解,幺塘乡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基地由各村(社区)党组织领办,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以推广种植新技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高村民收益为根本目标。
“示范基地就像一个‘风向标’,能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引领作用,这样既消除了种植户对于新技术推广的疑虑,也为村(社区)的集体经济增加了一笔可观的收入。”向此省说。
另据向此省介绍,仅播种时节,基地就提供了近30个临时就业岗位。其他种植时段还需要施肥、除草、收获等人手,社区也将继续提供一些临时性的就业岗位,助力群众增收。
幺塘乡抓住示范基地的“龙头效应”,带动了更多的零散种植户参与到大豆扩种中来,实现了大豆种植面积的增长。
据统计,2022年幺塘乡夏大豆种植面积达600余亩。(文/罗丹、刘民婕、王灿然、刘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