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四川消息:今年以来,广元市剑阁县鹤龄镇通过倾力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凝聚群众、引导群众,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努力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工作上台阶。
推行“多元化调节” 解决信访问题
在鹤龄镇综治中心,标识、制度、展示等功能配套设施十分完善。该中心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融合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志愿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突出文明实践功能。
近年来,鹤龄镇坚持把信访工作融入到全镇调解服务的大盘子,充分发挥基层力量在预防、发现、处置矛盾纠纷中的主力军作用,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
该镇严格落实“4+5”包案化解制度和包案化解责任清单,对每一件信访案件认真梳理核查,实行定领导、定专人、定方案、定时限“四定”举措,全程做到问题不查清不放过,问题不解决不放过,有关措施不落实不放过。镇综治中心发扬“滴水穿石”韧劲精神,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把法治宣传、道德教化、关心关爱、帮扶救助贯穿办信接访全过程。
该镇立足实际,始终坚持“大调解、大服务、大发展”的工作思路,全面构建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政法综治机构协调,司法所、派出所等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广泛参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既充分发挥作用,又互相协调配合的“多元化调解”工作体系。该镇现有调委会18个,村级调委会11个,镇级调委会5个,调解员79人。人民调解委员会在调解纠纷中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进行调解。调解员及时下载随手调APP,下载率达100%。镇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每半月一排查一研判,分析当前调解工作形势,将各类不稳定因素提前纳入视线,主动化解。对不能化解的主动联系县委政法委调解中心,实行联动调解,着力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自2020年开始,该镇优化网格人员配置,推动党的组织、执法司法力量、群团和社会组织、志愿者团队下沉网格,全面强化事件报送和特殊人群走访管理功效,构建了“天上有云、地上有格”的“智慧”新格局。自2021年以来,办理各级交办信访件42件,镇接访73件,网络舆情共处置回复6起、121件,结案率100%。信访量同比2020年下降67%。共报送事件600余件,走访特殊人群1000余次。网格员合格率为95%,他们在社会治理、疫情防控、特殊人群管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建设文明实践站 蕴育文明乡风
鹤龄镇因地制宜、多维度推进阵地建设。
化林村位于剑阁县东南边缘,距鹤龄镇约4公里。20世纪60年代初,化林村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为国家提供粮、棉、油、猪,数额多、贡献大,因而被党中央树立为“南方山区的一面红旗”,被命名为“四川的大寨”。改革开放以来,该村依托地理和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兴旺。
如今,化林村以党建引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工作,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兴文化、展形象”融合资源、服务群众,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群众文明素质,让文明基因落地生根。
化林村构建有理论宣讲厅、体育健身场所、群众阅读室、科普宣传长廊、健康教育长廊等实践平台。该村活动基地亮点突出,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真正实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活动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文/图 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