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四川消息:“是我们资料审核不细致,工作马虎,让那些重复报销住院费的‘钻了空子’,给国家医保基金造成了损失。”日前,面对前来回访的纪检监察干部,渠县医保局审核组工作人员刘某愧疚地低下了头。
此前,达州市渠县纪委监委在开展医疗保障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监督检查时,发现某乡镇村民袁某的住院报销单存在重复报销的问题。根据报销系统显示,这笔住院费在重庆异地报销领取后,又由渠县医保局进行了报销。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参保人不得重复参保和重复享受医保待遇。为什么袁某两次报销能顺利通过医保审核?这一异常情况引起了检查组的警觉。检查组决定兵分两路,分别找当事人袁某和县医保局相关人员进行调查。
“你是不是在重庆、渠县两地重复报销了住院费?”调查人员找到袁某,开门见山地问到。
“我的住院手续和票据齐全,至于是不是报了两次,时间太久,记不太清了......”
“重复报销属于骗保行为,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你再仔细回想一下!”调查人员一边询问,一边耐心地向袁某宣讲医保政策。最终,袁某承认了自己利用票据,在重庆和渠县重复报销6511.77元住院费的事实。
另一组派往医保局的调查人员也很快有了新发现。通过调取查阅全县医保住院费用原始单据及市、县大平台数据比对,调查人员核实出除了袁某之外,还有王某等共计44名医保参保人员在渠县医保局重复报销了住院费,共涉及重复报销款项31万余元。
“住院报销都有哪些审核流程,你们是否严格把关?”掌握情况,调查人员对医保局审核人员刘某、李某进行了约谈。
“都是按流程办理的,没想到会出现这么多重复报销的情况......”刘某、李某虽一脸意外,但事实和证据摆在眼前,两人也无从辩解,主动认领了因工作失职造成的严重后果。此后,刘某、李某进行了深刻反省,积极向组织坦白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并第一时间与重复报销住院费用的参保人员取得联系,追回了因工作失职造成流失的医保基金。
医保基金是老百姓的“看病钱”“救命钱”,如此巨大的监管漏洞,损害的是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暴露的是主管部门的失责失职。日前,渠县纪委监委对县医保局相关人员进行了严肃处理,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1人,组织处理8人。
查处不是目的,剖析根源、堵塞漏洞才是根本。该案件发生后,渠县纪委监委全力做好案件查办“后半篇”文章。“建议加强对医保局工作人员的业务指导和日常管理,进一步完善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的从严管理制度体系。”县纪委监委向县医保局发出《监察建议书》,督促其汲取反面教训、落实主体责任、补齐制度短板。
同时,县纪委监委及时组织召开案发地民主生活会和县医保局全体干部职工警示教育大会,用身边事警示教育身边人,切实增强干部职工廉洁自律、主动作为意识,实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方的效果。
“‘重复报销医保’的案件反映出一些党员干部仍存在工作作风不实等问题。”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董之平表示,将以正在开展的“四心”作风教育整顿为契机,摸准问题、瞄准重点,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文/简朝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