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四川消息:近日,达州市大竹县工业园区内“天宝集团”和“川环科技”车间里出现了不少新面孔的青年员工,他们聚精会神地在生产线上忙碌着。
据了解,这些青年员工全都来自于大竹县职业中学。他们都是通过国家单招考试后等待入学的准大学生,这次到企业岗位实习是他们作为中职学生的必修课。
近年来,大竹县职业中学加大校企合作力度,积极打造“园区搭台·校企唱戏”的合作模式,谱写出学校改革发展的新篇章。
校企合作助推产教融合
该校先后与本土企业川东电缆、361°、天宝集团、川环科技等共建校外实训基地31个,与31家企业签订了学生联合培养协议。将企业引进学校建立“校中厂”,在企业建立“厂中校”,和兄弟学校共建实习基地,并积极试点运行现代学徒制,拓宽了学生成长空间。今年4月,该校依托大竹县工业园区平台,在企业中设立生产线,建成“天宝集团生产实训基地”“川环科技校外实训基地”等,并以专业建设为依托,融入企业,开设“天宝订单班”“川环订单班”,实施订单培养,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助推专业建设
为适应县域经济发展,更好地推进校企校地合作,该校对传统专业进行了调整,将电子技术应用和机电加工专业整合成机电一体化专业,重点发展智能制造专业;将计算机专业与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整合成电子信息大类,增加无人机技术专业和航空高铁服务专业;随着汽车的日益普及,增设汽车美容与汽车装潢专业。学校专业的调整,一方面凸显了专业特色,激活了学校潜力,增强了办学活力;另一方面,专业吸引力显著增强,报读相关新型特色专业的人数陡增,同时学生对就读专业也有了更多的比选空间。近三年,学校招生逐年增加,2020年报读学生1300人,2021年报读学生近2000人。
校企合作助推教学改革
该校狠抓教学根本,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岗位实习”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校切实将产教融合理念运用于课堂,探索形成了适合专业教学的“理实一体、学做结合”职业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场地、校外实训基地开展专业实习实训,大力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校企合作助推学生成才
该校利用“校中厂”“厂中校”“校企共建”以及“订单培养”等途径,引入行业要求,嵌入职业标准,导入岗位需求,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大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还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和“送技下乡”“送技术到社区”服务活动,组织部分学生到乡镇、社区摆摊设点,为群众维修农具、家电。近几年,学校毕业学生“双证”获取率达100%,初次就业率达99%,对口就业率达95%。优质企业上门求员,毕业人才供不应求,愿意就业学生实现了100%就业,毕业学生成了企业的“香饽饽”。
校企合作助推教师成长
该校立足长远,在校企合作中,确立“构筑师资高地”的全新理念、思路、机制和目标,竭力打造专兼结合、内外互补、量足质优的教师队伍。通过聘请企业专家开展讲座指导、与行业企业联训、自主校本培训、企业实践等形式,全力推动“教师、技师、导师”角色兼容,教师素养显著提升。学校目前有省级特级教师1名、省级以上优秀教师15名、正高级教师2名、副高级教师86名、双师型教师79人。近几年,学校教师主编并公开出版教材14部,新编校本教材13部;上国家、省、市级研究课、公开课200余节;公开发表论文400余篇;13项研究课题获得省、市级一等奖,1项科研成果获得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获县级一等奖;指导青少年科技大赛获省市级以上奖60余项。
九万里风鹏正举,校企携手添羽翼。如今的大竹县职业中学厚积薄发、蒸蒸日上,正以新的《国家职业教育法》为指引,以办人民满意职业教育为工作重心,以“巩固成果、重心下移、破解难题、培优提质”为工作路径,全面提升办学效益,推动发展再上新台阶。(来源:大竹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