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四川消息:4月23日,在广元市朝天区临溪乡望坪村,朝天区英明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永明忙着向村民们演示操作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具。头发、衣服、鞋子上虽然沾满了泥土,但他一点也不在乎,只顾着和群众交流探讨。
多年来,陈永明历经艰辛万苦,从外出务工到回乡创业,再到成为一名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致富带头人,终于闯出了一番天地,并带领着当地群众共同走向小康路。
从外出务工到回乡创业 不畏艰辛闯出一番新天地
尽管多年过去,陈永明仍对那几年记忆犹新:初中毕业后,他回到家乡,与父母一同种起家里的薄田,汗珠子掉在地上摔八瓣,日子仍过得捉襟见肘。“一年四季靠着土地只够温饱,完全挣不了钱。”
不甘如此的陈永明,萌生外出务工的想法。2001年,年仅18岁的他怀着致富梦走出大山,坐上南下的火车,前往深圳寻找致富路。然而,这一路并非一帆风顺。在外地,人生地不熟,找工作四处碰壁。几经周折,先后找到了建筑、快递等工作。
这一干,就是7年。艰苦的经历不仅磨练了陈永明坚韧的意志,也让他挣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然而,陈永明并没有打算一直干下去。“虽然能挣到钱,但四处漂泊、居无定所的生活不是长久之计。”陈永明说,随着家乡的不断发展,很多同龄人在老家搞起了种植养殖事业,他也想回去闯出一番事业。
2008年,下定决心的陈永明辞去在深圳的快递工作,怀揣着靠打工挣来的5万元钱和一个美好的创业梦想,回乡搞土鸡养殖。然而,当时满脑子都是致富梦的陈永明并没有意识到现实的残酷,由于不懂技术,不了解市场,他的第一次创业血本无归,一切又回到了原点。
万事开头难。失败,并没有打垮陈永明的创业信心,却更加激起了他的斗志。一次偶然机会,他了解到农机销售这个行业很有潜力,而且在大山深处的朝天有着巨大的市场。在家人的支持下,他凭着敢打敢拼的劲儿,向银行贷款5万元作为启动资金,搞起了农机销售。
为了推广农机,陈永明骑着摩托车跑遍了临溪乡的各个村落。“常常回来已是深夜,早上出门我们都还没醒。”在陈永明妻子的记忆里,陈永明把全部心血都扑在农机销售上面,有时候回来看到他摔得满身都是泥土。“可能因为有了失败的教训,他才更加努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年,陈永明组织成立了朝天区英明农机专业合作社,为远近经济组织、农户提供农业机械耕作、播种、田间管理、收获、脱粒、农机销售及售后等服务。经过多年的发展,他不但还清了贷款,还小赚了一笔。
从人力劳作到全自动化 农田耕种全程实现机械化
土豆播种机一过,土豆被种入田间,并自动覆盖上一层塑料地膜,不到10分钟,一垄土豆便种植完成。“这几年来,我们采取机械化耕种,十分方便,土豆播种机可以一次性完成播种、施肥、起垄等多项作业,省时又省力。”陈永明说,机械化耕种大大提高了效率、节省了成本。
一直以来,受地形条件、种植习惯等因素影响,朝天区高山地区耕种效率十分低下,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难以充分体现。在陈永明的记忆里,以前仅仅是翻耕土地这一项工作,村民们就得在每年11月份开始,持续到第二年3月份。“那时候都是用牛耕、锄头敲,不仅效率低下,成本还高。”因此,很多人不再种地,选择外出务工。
看着“金山银山”成为荒地,陈永明心中很不是滋味。2019年,他在村里流转了200亩土地发展马铃薯产业。为了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他四处拜师学艺,对机械进行研究改造,以便适合山地耕种。别人不要的机器,他就花钱买回来拆了学习,日复一日地钻研。同时,邀请省、市专家前来指导,或是到外地学习,提高农机技术。
通过几年的发展,朝天区英明农机专业合作社现拥有大中型拖拉机7台、农业机械作业智能终端系统6套、蔬菜等配套农机具37台(套),蔬菜籽精量育秧流水线、无人植保飞机、履带自走升降田间搬运车、残膜回收机等其他机具160余台(套)。
要想实现机械化,平整的土地是必要条件之一。为此,他又对流转的土地进行了改造,推动耕地地块小并大、短并长、陡变平、弯变直和互联互通,实现良机良田相辅相成。目前,陈永明流转的500亩土地,不管是翻耕还是播种,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作业。
据悉,依托英明农机专业合作社,朝天区建立的500亩“五良”融合马铃薯蔬菜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已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平均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1.04%,其中马铃薯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100%。
从一个人富到共同富裕 带领群众走好乡村振兴路
春耕的田野充满了希望,站在高处眺望,风起土扬,村民们忙忙碌碌。
“以前种粮食卖不了几个钱,现在在合作社务工,每天有80元的收入,让我们这些无法外出打工的村民也有了收入。”在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望坪村村民杨成林一边劳作一边高兴地说。
随着合作社的不断发展,陈永明的产业不断壮大。然而,他却并不满足如此,心里始终装着父老乡亲,他说:“自己富裕不算有成就,大家富才有意义,我要带领更多群众,让脚下的黄土地产出更多‘金疙瘩’,一起增收致富。”
为了帮助村民致富,陈永明不仅吸纳他们加入合作社,还对有需要的群众提供种植经验、农机技术等。同时,在种植的关键季节、关键时期,邀请相应的农机、农技、植保等技术人员集中培训,现场指导,提供技术支撑。
“加入合作社后,不仅熟练地掌握了操作技术,还学会了农机维修技术。”望坪村村民陈永强是一名农机手,开土豆播种机已有四年多时间了。他说:“在村里开农机,一年能收入4万元,加上农机维修、销售等,一年收入近10万元,比在外面打工强。”
目前,朝天区英明农机专业合作社培训合格农机操作手200余名,农机修理人员60余名,解决农村就业人员80余名。还通过农机维护和提供统购统销综合服务,实现服务收入5万余元,进一步保障了群众增收致富,拓宽了增收门路。
“只要老百姓有需要,哪里都有他的身影。”一位临溪乡干部深切地说,陈永明的心里不仅装着合作社,还怀揣着老百姓的致富梦。2020年,新冠疫情限制了当地群众外出务工,合作社吸纳了50余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蔬菜销售等分红,让社员年增收3000余元……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点点滴滴的小事。2021年1月,陈永明当选为望坪村党支部书记。“身上的责任更大了,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带领广大群众走好乡村振兴路。”展望未来,陈永明充满了希望。(文/图 刘旭、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