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四川消息:“在新开垦的撂荒地里,我们准备种上大豆、豇豆等品种,让每块田都发挥效益。”4月1日,在协兴园区浓溪镇新民村4组的撂荒地治理现场,村支书梁开明望着已经开垦出来的20余亩撂荒地,胸有成竹地说,“这些撂荒地可以为全村带来1万余元的收入。”
盘活撂荒土地,增加群众收入,今年以来,协兴园区浓溪镇坚持把推进农村撂荒地复耕复种作为严守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严格监管、健全机制的原则,扎实开展农村撂荒地整治专项行动,实现了“撂荒地”变“金土地”的华丽转身,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
该镇深入开展农村撂荒地整治专项行动和乱占耕地建房等问题整治行动,层层传导责任压力,大力推行耕地保护网格化管理,将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范围、面积、责任、措施全部靠实到干部、细化到村组、落实到农户,构建形成了齐抓共管、全员参与的耕地保护体系。
同时,该镇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综合分析撂荒地地理位置、土地属性、利用价值等,分类集中整治,确保所有撂荒地实现应耕尽耕、应种尽种。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基础设施薄弱的撂荒地,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配套完善灌排水、输配电、田间道路、农田防护等基础设施,切实提升宜机作业水平,结合实施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采取增施有机肥、推广秸秆还田等措施,有效恢复撂荒地肥力,提升产出水平。
此外,该镇加大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和返乡农民工的培养支持力度,鼓励其统筹利用撂荒地发展农业生产。全面落实耕地保护措施,切实加强对耕地的约束管控,鼓励群众对耕地撂荒、破坏等行为积极举报反映,督促农户和经营主体及时耕种,防止土地撂荒。
截至目前,该镇已经争取撂荒地治理资金20万元,治理撂荒地570亩。(文/文治华、蒋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