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四川消息:广元市不少曾经非常秀美的小区,在风霜雨雪的冲刷中,已是老旧不堪。据利州区住建局统计,该区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有720个小区,涉及群众17万余人。为改善广大群众居住环境,以及提升城区住宅的功能完善,利州区自2019年启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以华北小区改造试点项目为契机,大力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硬实力”、文明素养“软实力”、小区发展“新活力”,千方百计化解老旧小区设施老化、公共服务缺失等居民面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老旧小区改造 “改”出了百姓新生活。
聚力功能完善,增强小区基础设施“硬实力”。华北小区始建于60年代,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有效管理,小区的供电、通信等线路纵横交错,排水、排污管网常年失修,楼体外墙多处破损,路面坑坑洼洼,给小区住户带来了很多不便,不仅影响居住环境,也存在安全隐患。利州区按照“政府主导,居民参与;以人为本,惠民利民;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创新机制,治管并举”的基本原则,通过“细化前期、严格施工、规范验收、加强监管、明确时限、建后管养”完善改造难题。截至目前,华北小区分别实施了排水、排污管网改造3000米,道路硬化4500平方米,增设消防、安防、生活垃圾分类、移动通信等设施设备50台(套),拆除违法建设5处、800平方米,新增小区及周边绿化3000平方米、停车位80个、电动自行车及汽车充电设施10套、适老设施及无障碍设施10处,并全部实现了外立面打造及光纤入户、架空线规整(入地)。实现小区道路平整、设施配套、干净整洁、安全有序、管理规范,居住条件明显提升,进一步提升了小区基础设施“硬实力”。
聚力文化传承,增强小区文明素养“软实力”。有了文化的润泽,小区才有了精神之魂。利州区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与传承发展”的文化打造思路,既弘扬时代主旋律、传播社会正能量,又注重对优秀文化的传承,通过修建文化休闲场所、增设体育健身设施、上墙公益广告、增设“全民阅读点”等文化实施。华北小区作为上世纪四十年代的老工业企业大华纱厂的职工宿舍,具有深厚的工业文化底蕴。改造过程中,致力于通过添置纺织反映棉纺厂不同时期环境变化(历史变迁或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貌)、职工群众生活和文艺活动的老物件、老照片,增设历史记忆墙等途径,补齐小区文化缺失短板。同时通过历史文化“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促进居民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擦亮了利州文明底色,让小区文化更接地气,进一步增强小区文明文化建设的“软实力”。
聚力多元提升,增强小区发展“新活力”。经过改造,小区“颜值”大升。不仅治好了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的“毛病”,还让它焕发出新的模样。结合华北小区的实际情况,利州区采用修旧如旧的模式,让小区在实现功能完善的同时还能继续保留历史的记忆。改造后的华北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基础配套功能完善,小区更整洁、环境更优美、布局更合理,管理更加专业规范,进一步提高了城市“新活力”。同时,借助紧邻华北小区的“大华1939.烟波坊美食城”广元本土特色的文化商业地标打造工程,积极引导小区内商铺进行商业业态调整,鼓励通过对外错峰使用停车位、增设广告排位等措施,增加小区自身“造血功能”。
据利州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改善的是环境,凝聚的是民心。小区不仅是居民生活的地方,也是一座城市形象最直接的表达。老旧小区改造是提升民生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为切切实实把此项民生实事办好,确保老旧小区改造如期高质量完成,利州区将持续增加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全方位推进改造进程,确保小区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品质得到明显提升,给小区居民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文/冯彦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