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四川消息:四川达州这座充满科技时尚、商业发达、社会繁荣的现代化都市,100多年前是什么样子,相信很多人都难以描述。
据达州文旅相关人士介绍,这是一组拍摄于1917年的四川达州地区的老照片。照片拍摄者是美国社会学家西德尼·戴维·甘博,甘博是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创建者之一,他在1908-1932年间五次来华。期间,他曾多次深入内地进行社会考察,并拍摄了大量照片。他去世后,后人在他的几个鞋盒子里找到了近6000张照片,读者今天所看到的是甘博在1917年游历四川时拍摄的四川达州地区的几张照片。(文/木易 图/达州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提供)
△1917年达州,甘博在前往达州城的田野拍摄的一张照片,照片中的景物是一片玉米田中搭建起来的一个守望窝棚。这种窝棚,是人们为防止田里的瓜果蔬菜、庄稼果实被小偷小摸,而搭建在庄稼地里的一种临时住所。
△1917年的达州大竹县,一条小河上的一座拱形石桥。大竹县因“竹多竹大”而得名,唐武则天久视元年(公元700年)始置县,素有“苎麻之乡”的称誉。
△1917年的达州,渠县李渡镇一条河上的一座石桥。石桥上正有一队抬轿子的人经过。李渡位于渠县县城东南方,北面是秦岭山脉渠江的发源地,渠江从北而来流经李渡。
△1917年,渠县文庙前的一棵参天古木。渠县历代文风极盛,对孔子特别推崇。渠县文庙建于宋代嘉定以前,位于渠县城内西隅石于岗顶。渠县文庙气势雄伟,建筑工艺精湛,文化气氛浓郁,保存基本完好,堪称巴蜀一绝。
△1917年的达州渠县冯绲庙。冯绲庙位于渠县北部的青神乡。冯绲出生于渠县,为东汉名将,历仕东汉顺、冲、质、桓四朝。后人为纪念这位渠县的名士,特设此庙来祭拜。
△1917年的达州翠屏山,甘博拍到的一座六层古塔。翠屏山位于达州城南,环绕州河,山上有一座嘎云亭,为唐代著名诗人元稹任通州司马时所建。
△1910年的达州,一位男人举起一个带有遮布的椅子,遮布下的婴儿正在哇哇大哭。应该是这名父亲想让甘博先生给他的孩子照一张照片。
△1917年的达州城内街景,一个小女孩在家门口推石磨。石磨是用于把米、麦、豆等粮食加工成粉的一种机械工具。石磨由两个圆石做成。磨是平面的两层,两层的接合处都有纹理,粮食从上方的孔进入两层中间,沿着纹理向外运移,在滚动过两层面时被磨碎,形成粉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