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市州 > 正文

达州市政协委员赵星江:建议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

达州市政协委员赵星江:建议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
2022-02-24 11:25:09 来源:

中华网四川消息:达州地质地貌复杂、气候多变,自然灾害易发、多发,工矿企业较多,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任务十分繁重。达州市政协委员、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赵星江深刻认识到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安全稳定,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达州市政协委员赵星江:建议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

“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四方面,一是基层干部群众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不够强,群众自救互救能力不足;二是基层应急队伍专业技能水平不够高,难以实现高效应急处置;三是物资储备体系还不够健全,高端、大型救援装备较少;四是预案编制不够科学,实用性不强。”因此,今年在达州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赵星江专门带来了《关于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的建议》。

赵星江主要从三个方面九个关键内容提出工作建议:

落实主体责任 强化风险预防

完善初期处置指挥机制

一是完善知责明责的“责任链” 建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应急管理责任体系,将防汛减灾、地灾防范应对、预警预报、避险转移、预案管理等内容纳入党政同责绩效管理,进一步落实属地党委、政府主体责任;

二是念好风险预防的“紧箍咒” 建立灾害性天气受威胁群众避险转移安置制度,严格落实“三个避让、三个紧急撤离”刚性要求,规范避险转移职责任务、对象范围、政策措施、资金保障,通过各种途径持续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广泛组织群众参与防灾避险演练,进一步提升干部群众风险预防能力;

三是抢抓初期处置的“窗口期” 完善突发灾害事故初期处置现场指挥机制,明确灾害事故现场指挥官的自动担任、职责和义务、奖惩、责任追究等内容,提高突发灾害事故初期处置能力和水平,确保现场指挥统一、有序、高效。

建强救援队伍 科学管理预案

夯实应急物资保障基础

一是队伍建设要突出专业性 大力支持4支专业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加快推进四川省区域综合应急救援达州基地建设。进一步推动“一主两辅”应急队伍建设,统一标准、严格训练。大力扶持蓝天、蓝空、巴山、渔民、爱心等民间救援队伍发展,在装备物资、技能训练、经费保障等方面予以支持。建立社会救援力量参与应急救援管理调度和激励补偿制度,打造“统一管理、训练有素、服务专业、反应迅速、覆盖全市”的应急志愿服务团队;

二是预案管理要突出实用性 制定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明确应急预案的分类和主要内容、编制方式和主要依据、审批和备案管理、预案评估与修订完善等内容,加强各类预案与总体预案有效衔接,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对应、内外衔接的应急预案管理体系。并结合自身灾害风险特点,有针对性、常态化开展实战演练,全面提升实战能力;

三是物资保障要突出科学性 健全完善“市、县、乡、村”四级物资储备体系,完善救援救灾物资台账和保管制度,优化物资储备布局,科学确定抢险救援救灾物资储备品种、规模及区域,适当向中心镇、事故灾害风险较大或边远山区的乡镇集中。提高“三断”等极端情况下的通讯保障能力,配备动中通卫星通信系统,配备必要的远程应急通讯工具和专用号码,接入国家、省、市综合应急指挥中心,以确保24小时通联。

搭建决策平台 健全预警机制

深入推动区域联动协作

一是搭建决策分析平台 加快推进市、县两级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建设,作为发布信息、指挥调度的综合性指挥中心,接入并整合水文、气象、公安、交通、水务、自然资源等部门信息系统,充分利用气象监测、地图标绘、数据资源查询等功能和高清影像地图,实现指挥大厅一张图调度指挥功能,为灾害事故处置决策指挥和力量调度提供重要支撑;

二是健全预警研判机制 推进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完善风险会商研判机制,整合开发专业软件,预测模拟各类灾害事故实况,针对达州市最为突出的灾害事故开展24小时监测预警,健全横向和纵向的灾害事故预警信息共享和发布机制,提高预警信息发布覆盖面和时效性;

三是深化区域联动协作 积极推进渠江流域洪涝地质灾害应急联动协作,建立万达开统筹发展示范区应急救援合作机制,推进市域内江河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区域联动,加强队伍训练、信息共享、装备支持、专家支援等各方面联动协作。(文/图由达州市应急管理局提供)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