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四川报道:1月12日下午,资阳市举行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新闻发布会,聚焦“报账于民”主题,梳理盘点过去一年全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效,展示重点职能部门实践活动的特色亮点,让市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党史学习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自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资阳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有关安排部署,立足资阳抢抓发展机遇、创建一流营商环境的实际,制定出台《全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形成了5个方面33项重点民生实事和12个行业领域112条为民便民惠民措施,梳理形成市、县(区)重点办实事项目534个;市级各部门突出民生导向,主动担当作为,紧盯教育医疗、生态环保、就业社保、公共安全、疫情防控、社会治理等领域,梳理形成部门“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841个;全市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带头下基层、听意见、出实招,27名市级党员领导形成办实事项目81个,81名县(区)党员领导形成办实事项目207个。截至2021年12月底,534个市县(区)重点办实事项目、288个市县(区)班子党员领导干部办实事项目已全部办结或完成年度目标。
“借助银行、快递网点等现有资源,建成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63个、“快递小哥之家”14个;开展退役军人关爱行动,发放各类抚恤资金1.21亿元、解决困难问题197个;开展“一老一小”关爱行动,为10万余名特殊困难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落实320余万元为324户困难老年人家庭提供适老化改造;为2132名农村留守儿童实施“童伴计划”关爱,减免8012人名困难儿童学前教育保教费,为 50491名义教阶段学生提供生活费补助,为 8.66万名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过去一年,全市各级各部门聚焦发展所需、民生所盼,聚焦“一老一小”特殊群众和重点民生领域,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推动资阳高质量发展,推动历史遗留问题逐步解决,推动民生领域难题逐一破解的生动实践,让广大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发布会上,市教体局、市卫健委、市人社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广旅局、市司法局分管负责人先后通报各自领域重点民生工作完成情况。
资阳市教体局
投资2.1亿元,新建安岳第四幼儿园、安岳第五幼儿园、雁江文明幼儿园、乐至第三幼儿园、临空第一幼儿园、高新区茶花苑幼儿园,完成投资1.3亿元,增加学位1600个,其中3所已完工并招生,实现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巩固在80%以上。
投资4.8亿元,新建雁江字库山九义校、安岳九韶小学、安岳九韶初中、高新区茶花苑九义校、高新区第一小学、临空第一小学,增加学位12000个。其中4所已完工并招生,其余已全部启动建设。
资阳全市学生参加学科培训人数从暑期近1.2万人下降到0.3万余人。全市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累计转型128所,注销停办40所,申请“营转非”2所,学科培训机构压减达到82%。
全市初中毕业生就读中职学校学生数占比达到53.51%。高职单招上线3263人,比2020年增长1614人,创历史新高。
全年减免幼儿保教费8012人,减免金额963.473万元。已拨付资金6582万元,为8.66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营养改善计划学生提供补助。
2021年义务教育阶段享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50491人,资金4299.8万余元;普通高中享受国家助学金12309人,资金2449.05万元。基本实现了“不让一个家庭困难学生因贫困失学”的目标。
资阳市卫健委
建成互联网医院2家,建设统一医疗健康在线服务平台“健康资阳”APP,累计注册下载量达7.5万人次,发放电子健康卡21万张。目前,全市已有7家公立医院接入平台,1612名医生成功入驻,在线问诊达9600余人次。
有序推进全市“一老一小”工作,开设托班托育服务机构共计91家。累计开展各类便民惠民大型义诊51次,举办健康讲座14次,成功完成20.6万高血压患者、7.6万二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工作。
持续推进新冠疫苗接种,科学设置接种点120个。截至日前,全市累计接种434.08万剂次,3-11岁人群完成全程接种人数17.93万人,全程接种覆盖率为77.21%。
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一次办”事项达100%,全程网办事项达100%,承诺提速率达90%。形成15项“免证办”及8项“减材料”事项,将医疗机构执业登记审查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决定及制证压缩至1个工作日,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资阳市人社局
2021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9823人,举办参与线上线下招聘会92场,提供工作岗位5.7万个,达成就业意向1.73万人次。
创新探索“共享员工”用工模式,建立重点企业“共享员工”服务基地,现有共享员工80余名。
全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共培训20174人,涉及全市119户企业,兑现培训补贴1372.39万元。
开展“点对点”送岗推岗,开通农民工春节返岗出行“点对点、一站式”专车2296班次。
开展乡村振兴专场招聘会、送岗位下乡、政策宣传等服务乡村的就业帮扶专项活动631场次,提供适合脱贫劳动力和边缘易致贫劳动力的就业岗位19959个,促进5791人实现就业。
全面完成全市调整增加的基本养老金发放,为22.41万全市城镇企业职工、机关基本养老保险调待群众发放调增养老金1.42亿元。
协调处置欠薪纠纷1180起,为6961人追回工资8664.64万元。
14项人社公共服务实现“川渝通办”“跨省通办”,办理“川渝通办”养老关系转移541人次。深化“一窗办”“融合办”,网上办事项数占比98.26%,即办比例达81.40%。
上线惠农惠民财政补贴“一卡通”阳光审批平台,惠农惠民财政补贴“一卡通”累计发放48亿,惠及125万群众。
资阳市住建局
解决土地核验、规划核实、竣工验收备案等7大类30余项具体问题,推进解决9000余套房屋交房问题、1.6万余套房屋办证问题。
启动改造老旧小区120个、171.3万平方米,完成改造老旧小区103个、116.1万平方米,惠及群众3.4万余户。
建设南路、上下西街等主次干道改造项目提前半年完工,打通药业路A段、建设南路西延线等“断头路”。
加快实施中心镇改革,劳动、中和、龙台、周礼、石羊、高寺、丰裕7个镇备案入库“省级百强中心镇”,16个市级中心镇累计完成投资188.5亿元,就地就近吸纳农业人口1.2万人。
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排查农村房屋693663万户,其中C级危房17192户,D级危房21078户,38270户通过采取维修加固、拆除重建和警戒警示等应急防控措施进行整治,审批2413户农村低收入群体实施危房改造。
资阳市交通运输局
成资渝高速公路项目新开通雁江回龙、资阳临空西、乐至通旅、安岳城西等4个收费站;成资大道、成资临空大道加快建设,东西城市轴线(资简段、乐简段)已启动建设。启动了资阳第一座综合交通枢纽——成渝高铁资阳北综合交通枢纽前期工作。
全年建成农村公路项目119个、308公里;撤并建制村畅通工程114.4公里已全部建设完成;乡村产业路、旅游路工程共3个项目,共计27.1公里,已全部建设完成。
制定资阳市“金通工程·天府交邮通”发展方案,建成了由3个县级仓配中心、80个镇级运营中心、963个村级驿站构成的三级物流体系;建成交邮合作网点56个,涉及51个乡镇,325个建制村;完成雁江区丹山、伍隍客和安岳县李家等3个客运站站内邮政网点建设。
形成资阳至天府国际机场的公交线路运行方案,拟设7个站,线路总里程31公里,投入运营车辆6辆。
推出船舶检验“一窗受理、通检互认”措施,实现了全市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均可受理在资省内其它船籍港船舶检验工作;优化资阳城区学生公交卡办理流程。
资阳市文广旅局
开展主题文艺创作,共收集歌词歌曲、美术、书法、摄影、诗歌、散文等各类作品1000余件,非遗项目东峰剪纸传承人创作建党100周年剪纸作品100幅。
举办全市“永远跟党走·筑梦新征程”资阳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群众歌咏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群众歌咏会暨文艺精品演出、2021年四川省“万人赏月诵中秋”集中展演活动等,举办“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惠民演出32场,“百姓大舞台·志愿服务展风采”惠民演出4场,全年开展送文化下乡193场。
顺利完成与眉山市图书馆、德阳市图书馆的纸质图书通借通还。
加大非遗保护传承力度,3名非遗传承人被评为四川省第七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安岳石刻传承保护基地被命名为四川省第一批非遗保护传承基地。
资阳市博物馆项目建设、安岳7个历史遗留石窟寺文保项目加快推进,新建4个村史馆。
开展艺术辅导、教唱红歌等文化志愿服务进学校、进景区、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活动100余场(次)。
完成4个文化馆分馆建设、新建分馆2个,建成市直属图书馆分馆5个、县级分馆14个,有效将文化资源向基层延伸、将文化活动向基层拓展,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资阳市司法局
开通45个链接监狱的远程视频会见系统点位,为500余名服刑人员提供视频亲情会见。
开展“禁毒宣传进社区”活动,开展禁毒防艾宣传6场,发放相关宣传资料10000余份。
开展“全民普法·一月一主题”普法活动和“民法典让生活更美好”系列法治宣传活动32场、组织法治知识竞赛12场,统筹全市开展线下专题普法宣传2428场次,28.5万群众受到现场法治教育,79.3万群众在线浏览关注转发。
畅通“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接听群众咨询2075人次,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和重病人提供电话预约上门服务12次,对656件农民工请求支付劳动报酬案件优先受理。
全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共计调解矛盾纠纷4971件,调解成功4968件,成功率达到99%。
组织法律服务工作者76人次,深入56个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展“法律会诊”,累计接受咨询7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7000余份。
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法律‘暖企’”活动,走访企业153家,开展法治体检,普查劳动合同5900余份,发现风险32项,排查涉企矛盾纠纷7件,优化60项工作措施,为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良好环境。(文/图 肖正君、贺紫涵、于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