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科技 > 正文

新经济实践丨永联星通:搭建“接地气”的卫星物联网

新经济实践丨永联星通:搭建“接地气”的卫星物联网
2021-06-28 09:34:49 来源:

【编者按】据财新智库和BBD数联铭品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4月,成都在新经济总量城市排名中一直稳居全国第二位。毫无疑问,新经济已然成为成都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那么,究竟什么是新经济?

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官网发布的一篇文章中写道:“新经济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为引领和支撑,以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为根本保障,以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等为主要内容,代表时代先进生产力的一种新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形态。”

也就是说,谁掌握了新经济的密码,谁就获得了开启未来之门的钥匙。

从2017年召开新经济发展大会,到在全国率先成立新经济专门管理部门,过去三年多来,成都的新经济市场主体队伍呈现出蓬勃壮大之势,截至目前,在蓉新经济企业已超过45万家。

2021年,成都把举办“场景营城、产品赋能”双千发布会作为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的重要抓手,面向全球持续发布1000个新场景、1000个新产品,由此开启成都新经济2.0时代。

值此建党100周年之际,本网特别策划了成都新经济系列报道。通过鲜活的企业案例,深入解读成都在新经济实践中的创新模式和发展成果。

新经济实践丨永联星通:搭建“接地气”的卫星物联网

四川永联星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蒋行川 供图 永联星通

中华网四川报道(陈敏)“因为极端的天气变化,自然灾害的发生频次越来越高,对本地乃至全球生态的影响非常大 。”在四川永联星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蒋行川看来,让卫星技术服务于农业和林业,无疑将造福人类生存环境。

由于深耕卫星物联网领域,永联星通拥有着鲜明的技术基因。在行业应用上,蒋行川将目光锁定在了林业和农业两个纵深领域。作为一家创新型的初创企业,蒋行川最看重的,是成都在新经济领域的历史性机遇。

突破地面限制

“依托于卫星物联网的可燃因子检测系统,填补了国内森林防火方面的空白,全球也没有类似的系统。”对于公司的林业防火预警技术,蒋行川显得非常自信。

简单来讲,就是利用卫星通信技术,汇聚多个点位的林下可燃物监测数据,提供林下可燃物高危等级在线预警,实现林下可燃物无人值守和监测。“其重点在防御环节,以实现提前预警、及时清理、降低可燃风险的核心目标。”

同时,这套系统还解决了如何把信号传出去,同时又能有足够的电源支撑野外工作的痛点;以及在复杂的野外环境下,出现暴雨、洪水、大风等极端气候时,产品如何运行的难点。

据蒋行川介绍,永联星通拥有卫星物联网芯片终端及天地一体化产品应用的研发能力,主要依托低轨小卫星通信系统、卫星和地面网融合通信算法等核心技术。

目前,永联星通已在西昌、龙泉等地试点部署,并正在完善相关的系统算法,形成等级划分,加强算法训练。

“我们希望将这套系统服务于四川地区。”蒋行川坦言,这套产品是以政府客户为主,但目前这一细分领域尚缺乏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因此,在进行产品推广时,难度比较大。蒋行川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出台相应的国家标准,以推动整个行业更好地发展。

应用场景为王

农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智慧化融合,是永联星通的主要研发方向。就农业领域而言,普通的智慧农业在于数据呈现,“而我们的智慧农业系统专注于生产智能化,服务于农业动态数据的采集和智能化生产。”

这套系统的基本逻辑是:基于农业物联网进行数据实时监测和农机智能化控制,以实现生产经营精细化和提高人工效率,帮助农企和相关从业者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降低减产风险。

“公司的特点跟我的性格有关系。”蒋行川坦言自己是一位“实用主义者”,公司秉持的是“应用场景为王”,智慧农业系统也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

《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 —2025 年)》中指出:全面提升农业农村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水平,用数字化引领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在农业生产智能化领域,我们将聚焦于产业集群,重点发力乡村振兴领域。”蒋行川介绍,“比如攀枝花以番茄为主、陕西以大荔冬枣为主等,以这种集群的方式,真正服务于市场,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谈及公司未来发展目标,蒋行川表示,作为一家初创型企业,永联星通致力于成为国内首家具备低轨通信小卫星专网构建和天地一体化物联网全栈能力的产品和服务提供商。

成都的优势是应用场景

2020年,DT财经联合联通大数据发布了2019年流入人口城市排名,成都位居第三,前面是上海、东莞,而北京、广州则紧随其后。该排名打破了一线、新一线城市间泾渭分明的等级层次,显示出了成都强大的人才吸引力。

“成都新经济肯定是发展向上的。”蒋行川认为,这离不开政策、产业和人才三大因素。

“现在成都拥有历史性的机遇。”在蒋行川看来,电子产业的标杆是深圳,深圳的核心是大规模生产消费电子,而现在的行业物联网在成都相较于深圳在应用场景方面更有潜力,成都可以辐射到西藏、新疆、陕西、甘肃等地,拥有广阔的市场。

“成都最重要的是做强这一优势,这就需要大家真真正正去思考应用场景,以及电子技术和行业属性相结合的跨界应用。”蒋行川说道。

“细分为王”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因为最终一座城市的发展需要有属于自己的标签和属性,“这对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寻找现象级的应用,更好地去落地复制。”

目前市场上专注于生产智能化领域的公司不多,大部分都在做数据平台。而在现阶段,前者往往具有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正因为如此,蒋行川希望政府能够给予创新型企业更多的市场机会和发展土壤。让企业打磨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

卫星技术并不神秘

中华网:为什么要做林下森林防火可燃物监测系统?

蒋行川:因为在火源发现环节,国内市场已经比较成熟。但在预测和扑救方面,国内目前相对还比较缺乏,但这又是两个关键环节。

传统的预防措施是在森林防火期进行森林火险预警、宣传和封山管理,人力巡护,或是专人监管相关区域和位置。但这些方式,一是会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而且比较被动;二是时间监测较为零散,可能存在不可控因素,所以我们研发了这套林下森林防火监测预警的系统。

中华网:通信卫星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显得比较神秘,您如何看待卫星系统的应用前景?

蒋行川:再过几年,卫星平台本身可能就不是特别神秘的事情了。

它的核心是载荷,载荷是提供功能的,比如提供遥感、导航定位等等。就相当于一辆车,它可以改装成通信车、汽车等各种车。卫星简单来说,是以太空飞行载具如火箭、航天飞机等发射到太空中,像天然卫星一样环绕地球或其它行星的装置。

通信卫星是建立双向通信,这是最复杂的领域,目前国内这块领域是比较弱的,低轨卫星互联网发展潜力巨大。

现在国家成立了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我们作为其中的参与者,希望先把通信卫星系统真正地运营和应用好,最终服务于自然灾害、乡村振兴等重要领域。主要厂商必须要去做这些工作,卫星系统才能够应用起来。

中华网:就企业长远发展而言,如何“做强优势 补齐短板”?

蒋行川:未来做强做深农业、林业这两大细分应用场景。“做强”是把我们的技术能力和优势更加凸显出来,包括卫星技术、物联网终端硬件等技术;“补短”是把平台能力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和能力,这是我们当前要做的。

在市场方面,公司要深度思考如何把产品推广出去,形成可持续化的营收,并且接下来公司业务还准备下沉到传感器领域。

在政策方面,目前公司正在研究相关政策,未来会寻求专业人士指导。我也希望政府实实在在地结合TOB市场和细分市场这两大趋势,在新经济领域帮助成都土生土长的创新型企业去成长。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