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至11日,由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主办、中国生物材料学会承办的第三十五期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秘书长沙龙活动在成都举办。这也是该活动首次在北京以外的城市举办。
两天的活动干货满满,不仅明确了2021年成都市“科创中国”试点城市的建设路径,更推动了一批会地合作签约项目落地。
定路径
构建会地联合创新体系加快试点工作落地
2020年12月9日,成都市政府与中国科协在蓉签署“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合作协议,双方将发挥科协组织和人才优势,聚焦西部科学城、产业功能区、高品质科创空间建设需求,深入实施“科创中国”行动,协同推进“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构建会地联合创新体系,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今年是成都市“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开局之年,如何加快试点工作落地?11日,成都市“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举行,确定了五个方面共18项任务的建设路径——
在建设多元化高能级创新平台方面,将启动天府实验室建设,推进“科创中国”和“天府科技云”平台建设,探索打造“科创中国”成都中心等;在构建多元化科技经济融通体系方面,将加快推进“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和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大型科研仪器、工业设备共享平台建设等;在搭建多元化引才育才网络方面,将筹办科创中国·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成都分院,推进成渝两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许可备案和从业人员职业资格互认等;在建设多元化科学场景方面,将启动成都科学馆规划建设,推出“科普+场景+研考”精品路线,打造“科·社”品牌科普示范场景等;在强化示范带动引领作用方面,将在成都市推选一批科技与经济融合试点示范项目,打造“科创中国”成都品牌,争创“科创中国”全国创新枢纽城市等。
记者现场获悉,会议还审议并通过了《成都市“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工作规则》《科创中国·世界院士峰会总体方案》等文件。根据审议结果,科创中国·世界院士峰会将从2022年起每年5月定期举办,并永久落地成都。
建体系
一批会地合作项目签约落地 推动科创要素在产业生态圈集聚
“科创中国”是2020年中国科协推出的品牌战略,旨在搭建创新平台,引导资源下沉,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推进“科创中国”试点城市过程中,成都提出构建会地联合创新体系,建设会地联合创新中心是重要支撑。
去年9月,中国材料研究会、成都市青白江区政府、成都玉龙化工有限公司、成都先进材料产业技术协会、成都市科协共同签订了“先进材料会地联合创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先进材料会地联合创新中心”,这也是成都首个会地联合创新中心。
今年,成都将推动创新体系建设先行试点,以全市14个产业生态圈、66个产业功能区、54个高品质科创空间为载体,构建会地联合创新体系,推动科创要素在产业生态圈集聚。
“此次活动首次来到成都,主要目的在于组织协调国家级重点学会与成都主要的产业功能区进行深入对接,推动签订会地合作协议,着力打通国家级重点学会资源服务成都产业发展的供需通道,推动成都会地联合创新体系提档升级。”活动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说。
活动期间,一批会地合作签约项目落地。其中,中国作物学会与邛崃市将合作共建“科技服务联合体——邛崃市种业科技服务创新基地”,致力于解决种业发展中存在的种子培育、成果转化、人才需求等突出问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与郫都区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将建立会地联合创新中心,助力郫都区食品饮料产业发展。
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科创中国”四川省挂点工作组组长赵立新介绍,下一步,工作组将聚焦成都66个产业功能区,加快资源对接和技术扩散,同时展开系列特色工作,包括打造“科技+”服务体系,助力金融、医疗等领域发展。未来,还将在成都试水科技中介,以政府购买科技协会科技中介服务的形式,加强科技成果和技术扩散。(记者 肖莹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