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四川消息(陈敏)4月10日,西南首个人工智能艺术大展“人工智能的兑现:卑弃&解脱”在麓湖·A4美术馆正式开幕。本次展览由麓湖·A4美术馆与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CAC)联合主办,中央美术学院科技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张尕担任策展人。该展览将从4月10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并展出至2022年6月30日。
据悉,本次展览旨在试图探讨人工智能独立于人以外的主体性,以艺术的方式,讨论人工智能和人类、自然以及社会的关系,再次为观众带来面对生活困境的另一种视角与可能性。值得注意的是,该展览将呈现Tonoptik、凯西·雷亚斯 & 杨·圣沃纳、贺子珂、戴文·荣伯格 & 凯特等来自十余个国家与地区的11组/位的艺术家,包含装置、声音、影像形式在内的16件重要作品。
A4美术馆馆长孙莉
A4美术馆馆长孙莉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展览“人工智能的兑现:卑弃&解脱”,为观众呈现目前人类发展中前沿科技与艺术间的碰撞,同时也在疫情的封闭情况下提供更国际化的视野与交流机会。观众将有机会跟随展览一起回到未来,思考人与 AI 的共生关系,用AI的视角重新审视这个世界,与人工智能一起探寻人类命运的新方向。
进入展厅,注意力立刻就会被明暗变化的光影、精巧又充满科技感的机器装置所吸引,首先将看到的是艺术家贺子珂的作品《电子梦:我们将这样继续》,两台紧挨着的电脑上不断流动着两个人工智能主角杰克(Jack)与洛丝(Rose)的对话,他们的对话由从英文网站上随机抓取的文本与中文搜索引擎上随机配对的图像构成,构成了一个无比荒诞的浪漫故事。
艺术家团体Interspecifics的作品《微-节奏》
行至二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艺术家团体Interspecifics的作品《微-节奏》,这是一件微生物驱动的声光装置,土壤样本取自于展出地,荧光灯会将土壤中微生物的电压变化,用“光”来演绎,而光的变化会被捕捉并发送到机器上,最终转化为乐谱被演奏。由于各地土壤中微生物产生的微电压不同,灯光和声音的组合也不尽相同。
作品《地球合奏》
在作品《地球合奏》中,四组鼓槌敲击着四个特波纳兹特利鼓—— 一种源于美索美洲的古老木鼓,它们伴随着国家地震系统的信息发生振动。古老乐器与当下数据集、历史与未来尽在这里交融碰撞,共同演奏出一曲展现地球运动的合奏。
乌苏拉·达姆的作品《膜》
在展览的最后,乌苏拉·达姆的作品《膜》可以直接与你进行互动,作品中的两个摄像头监视着不同的方位,当观众手动操控 TGAN神经网络的五个状态时,屏幕上会展现不同的视觉效果,与其说这件装置作品是强迫人工智能模仿一种“现实”,不如说是一种动态中的权力平衡,其结果是一种高度抽象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视觉游戏。而参与互动的观众在观展的实时影像也将被永远的留在展览“人工智能的兑现:卑弃&解脱”中。
此外,在三个月的展期中,A4美术馆还将带来包括讲座、工作坊、与艺术家互动等在内的线上、线下活动和项目,观众们将有机会通过多元的形式体验人工智能的视角,获得新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