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视点 > 正文

昌邑打出“科技牌”推进粮食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短讯

昌邑打出“科技牌”推进粮食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短讯
2023-06-19 16:09:09 来源:海报新闻

昌邑打出“科技牌”推进粮食绿色高质高效行动

让盐碱地变成丰产田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都镇强 杨学莹

本报通讯员 王鲁兵 臧明宝

近日,昌邑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农技专家,对位于昌邑市柳疃镇的青阜农业综合体的小麦测产显示,今年小麦平均亩产达590公斤,比去年增加2.9公斤。

“前些年,这儿还是没人愿种的撂荒地。”青阜农业综合体副理事长孙广洲指着身后成片的麦田说,这里离海只有6公里、土地盐碱化较严重,以前村民种地靠天吃饭,亩产不足500斤,不少土地撂荒。和柳疃镇情况类似,昌邑下营镇、卜庄镇等北部沿海乡镇,农田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盐碱化。加上缺水,小麦、玉米产量一度不高。

昌邑市南北狭长,南部地下为隔水的红板岩,北部临海耕地则不同程度盐碱化,仅有中部几个镇街是粮食丰产区。农田资源不占优势,但昌邑市连续多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万公顷以上,2010年以来总产量突破5亿公斤。

“根本出路在科技!我们持续推进粮食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深度融入潍坊国家农综区建设,持续改造盐碱地,推广良种、良法,在种、管、收、储等各环节打出‘科技牌’,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昌邑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闫文志说。

为让盐碱土地变为良田,青阜农业综合体前几年挖了50多公里沟渠引来潍河水、修建小型水库塘坝储水压碱,同时采用“先种苜蓿、再种棉花、再种小麦玉米”的办法,用植物吸收土壤中的盐碱,将其改造成良田。去年,播种冬小麦之前,青阜还对农田进行了深翻作业,增强营养渗透。孙广洲介绍,这样综合施策,重盐碱地块的土壤含盐量从以前的10‰以上降到3‰以下,盐碱地成了丰产田。

“今年,每亩地能收1200斤麦子!以前一亩地也就能收七八百斤。”在离海只有20公里的昌邑市卜庄镇北任村,67岁的任在祥欣喜地说。

地还是那块地,咋能多打将近一倍粮?任在祥指着自家田南头的水渠说出了缘由:“我们这儿缺水,往年买水库水浇地,一亩地30多元,老百姓也就在3月份浇一次水。今年水渠里有水了,我免费浇了3次水。”昌邑市去年通过发行政府债券,投资1.01亿元实施了“引胶入漩”工程,将胶莱河水补到漩河内,昌邑北部漩河两岸8万亩地变成了灌溉方便的良田。

在青阜农业综合体,记者看到了一块块插着木牌的农田,小麦长得各式各样。闫文志介绍,这是昌邑市联合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潍坊农科院等高校院所,正在开展耐盐碱农作物良种选育。这些年,聚集育种专家团队20个,累计有上千个品种在青阜筛选试验,已成功培育出“山农38”“山农48”“太麦198”等一批耐盐碱小麦新品种。今年,昌邑市北部种植“山农38号”品种的部分地块,亩产比去年增加200斤。

粮食减损也是增收。“以前因为没地方晒,都是等麦子在地里自然干到收粮的标准,再割下来卖。”昌邑市奎聚街道十字路土地股份合作社理事长王富升说,“不过今年不愁了。”

在离十字路10公里的围子街道,昌邑市三农创新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去年上马了昌邑市粮食仓储物流设施配套项目,目前,粮食烘干仓已经竣工,三个智能化原粮仓主体建设完工,两处智能化原粮仓正在进行主体建设,粮食日烘干能力可达1000吨,相当于每天能为2000亩小麦提供烘干作业。

闫文志介绍,昌邑市还协调了入统粮食企业的有效仓容11.5万吨,调配烘干机共40台(套),可提供单批次3000吨烘干能力。目前,库容位置、联系方式都已通过微信群等形式通知了各村和种粮大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