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我在2010年和2013年二次来重庆时都特意安排到大足石刻来观赏,这次来重庆也特意向同伴推荐再次来到大足石刻看看。大足石刻是重庆大足区境内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大足是石刻之乡,遍布全区的石窟石刻就有40多处,石刻造像达5万多个。其中最著名、规模最大的有两处:宝顶山和北山。这两处是我国晚唐以后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作,它展现了公元9—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是人类石窟艺术史上的一座丰碑。
大足石刻以其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和保存完整而著称于世。有别于其他石窟石刻的一大显著特点是:大足石刻集中国佛教、道教、儒家“三教”造像的艺术精华,以鲜明的民族化和生活化为特色,从不同侧面展示了从九世纪末至十三世纪中叶中国石刻艺术的风格和民间宗教信仰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刻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具有前代石窟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我国古代的石窟石刻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石刻艺术大致可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早期石窟艺术公元四至五世纪魏晋时期以云冈石窟为代表,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中期公元六至九世纪隋唐时期,以龙门石窟为代表,表现出外来文化与中国文化相融合的特点,在整体形式上着重体现了民族的审美意识与强烈追求,堪称中国石窟艺术变革的“里程碑”,也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皇家石窟;而大足石刻是我国晚期(晚唐至南宋时期,公元九世纪末至十三世纪中叶)石窟艺术的最集中体现。
大足石刻以佛教造像为主,兼有儒、道造像,具有石窟造像的鲜明特征,属于石窟艺术的范畴。大足石刻在吸收、融化前期石窟艺术精华的基础上,在题材选择、艺术形式、造型技巧、审美情趣等诸方面都较之前有所突破。大足石刻以鲜明的民族化、生活化为特色,成为具有中国风格的石窟艺术的典范,与云冈、敦煌、龙门等石窟一起构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石窟艺术史。
大足石刻是大足境内102处摩崖造像的总称。造像1030龛(窟),约5万余尊,无一龛重复。大足石刻以“庙宇殿堂”式结构,通过摩崖造像,与山崖连成一片,给人一种非常直观的感觉。突破了一些宗教的约束,使造像更具人性化。造像以佛教为主,道教次之,还有佛道合一、佛道儒三教合一等。这里不仅有不计其数的各阶层人物形象,以及众多的社会生活场面,而且还配有大量的碑文、颂偈、题记等文字记载,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大足石刻题材多样,内涵丰富,有着鲜明的民族化和生活化,每一尊石刻背后都有它的故事,其中六道轮回,广大宝楼阁、卧佛、华严三圣像、千手观音、牧牛图、柳本尊行化图像等最为著名,后续有机会再与大家逐一分享。
从公元九世纪末至十三世纪中叶建成的以摩崖造像为代表的大足石刻,形成了中国石窟艺术史上的又一次造像高峰,对中国石刻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从而把中国石窟艺术史向后延续了400多年直至清代。此后,我国石窟艺术停滞不前,未有新的大型石窟开凿,大足石刻也就成为中国石窟艺术建设史上最后的一座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