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汽车 > 正文

SDV趋势日近 汽车业人才短板如何补齐?首届EEI大赛举办 产、学、研联手回应行业关切

SDV趋势日近 汽车业人才短板如何补齐?首届EEI大赛举办 产、学、研联手回应行业关切
2023-08-25 06:13:06 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2023年8月14日至18日期间,首届智能网联车辆电子电气信息(EEI)架构技术大赛的复赛在北京国家智能网联创新中心太和桥基地举行。在比赛现场,汇集了来自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等国内外院校的共计30支精英队伍。这些队伍是从初赛54支团队中一路披荆斩棘胜出的。他们在为期5天的复赛期间针对给定的赛题提交自己的作品。


(相关资料图)

本次大赛最为引人关注的是大赛为何面向电子电气信息架构?为何是行业组织、企业、高校联手举办?大赛又能对行业面临的汽车软件人才短缺起到何种程度上的作用?

大赛主题直面行业困境

“随着汽车行业向智能网联化转型的飞速推进,我们已经非常清晰地能够认识到,汽车产品不再是最初的机械产品,也度过了机电耦合的阶段,汽车产品目前已经具备复杂系统的特征。随着更多智能化需求的涌现,机械、能源、通信、软件开发等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必然成为现实。而在这样的复杂系统当中,如果没有一个架构将汽车各子系统、总成之间进行高效的耦合,那么后续汽车产品的发展将经历不小的‘弯路’。我们提出电子电气信息架构的概念,就是要从物理层面及软件架构层面,回答‘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方案’中,各子系统处于何种角色,以及子系统之间是通过何种协议进行交互,等一系列基础性、基石性的问题。”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架构事业部总经理唐风敏告诉记者,“虽然这样的背景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而且从产业实际观察,产业中电子电气信息架构的演进速度要远远大于我们最初编纂《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产业技术路线图》时预计的速度,但遗憾的是,行业目前电子电气信息架构的演进也遇到了不小的挑战。最为核心的因素来源于我们的产业链。一方面,先进的电子电气信息架构需要与之配套的芯片、工具链、应用层软件直至测试等产业链上各方面的配合和支持,而行业在这方面还有非常大的成长空间;其次则是汽车软件等相关人才依然非常短缺。”

“汽车行中的软件人才,尤其是在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快速拓展的行业背景下,相关软件开发人才实在是显得有些匮乏。我们不回避这样的现实情况,也冷静地分析了其背后的成因。我们认为,由于新能源、智能网联带动了汽车产业的巨大变革,催生了软件定义汽车这样的方法论,智能化的需求出现‘井喷’,从而传导到对人才需求量出现暴涨。懂汽车、懂芯片、懂软件的复合型人才供不应求。”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电动车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教授邹渊告诉记者,“其次作为高校,我们也察觉到了行业变革,传统课程设置也在以比较快的速度适应行业的需求变化,但我们变革的速度,依然难以满足行业催生出的巨大需求。”

而此次大赛则是在行业趋势成为共识、人才缺口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电动车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教授邹渊

多方联手培育良好生态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此次大赛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智能网联汽车系统架构分会、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主办,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北京理工大学、易特驰汽车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上海芯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众多行业组织、企业、高等院校联手参与,而这样的赛事组织方式无疑也与时下行业当中所推崇的开放、合作、共创、共建理念所暗合。

“我们北京理工大学作为承办方之一,是有一些机缘巧合的。我们聚焦于新能源汽车开发以及近期方兴未艾的智能网联汽车已经有将近20余年,有了相当的技术积淀,但在科研工作中也深刻地感受到新型、交叉型人才的培养,单纯依靠高校单方是行不通的。我们与国汽智联一起成立了电子电气信息架构联合实验室,集合了行业当中的芯片企业、软件企业、OEM等多方力量,共同培养人才。”邹渊告诉记者,“此外,本身我校在十四五期间就牵头参与了‘电子电气信息架构技术’国家重大专项的研发工作,支持这样的行业性赛事,既是我们科研工作的一个拓展,也是落实中央对科技创新提出‘四个面向’要求的自觉。”在邹渊看来,有了这样的“前情”,支持并承办本届大赛就显得“水到渠成”。

然而有了行业组织与高校的热情,拼图依然难以完整,企业的参与同样是产学研用的重要一环。“我们认为,汽车软件人才缺口大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是汽车软件代码行数(SLOC)规模成倍增长,从2010年的1000万行,到2022年达近3亿行,预计到2030年还将翻倍。其二是在新技术革命的驱动下,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数字化的汽车发展趋势叠加消费升级,推动全球汽车产业链与供应链加速重构。”易特驰资深嵌入式软件开发工程师张锐告诉记者,“因此,作为易特驰,我们认为开展校企合作,推动多学科协同发展,推动跨学校、跨学科、跨专业建设面向汽车行业高水平科技创新中心和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务之急。”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易特驰作为协办单位提供了符合AUTOSAR标准的工具链软件,供此次参赛的学生代表队使用。

易特驰汽车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资深嵌入式软件开发工程师张锐

“作为我们芯钛的首款MCU芯片产品,我们强调‘双安全’概念,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信息安全和功能安全,这一点在国内汽车芯片行业也是比较前瞻的。汽车芯片在未来汽车产品的硬件重要基座之一,其单车用量将成倍增长。而同时,芯片既是电子电气信息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未来智能网联汽车生态的关键角色之一。”上海芯钛科技提供了自己首款符合ASIL-D的TTA8芯片作为硬件设备,供参赛代表队完成比赛,芯钛科技相关负责人徐雨墨告诉记者,“我们希望能够借此机会助力行业跨学科人才的培养,更希望让更多的学生在校园之中就了解中国汽车芯片产业的进展与进步。”

上海芯钛科技徐雨墨

播种未来点亮星星之火

“从目前参赛的情况来看,复赛的代表队既有本科生也有硕士、博士研究生,既有机械工程、汽车等专业,也有通讯、计算机等业外专业。对于参赛代表对的挑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其一是需要同学们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特点补全自己的知识短板;其次是需要在较短时间内熟悉相关工具链软件,熟悉自己手上得到的相关硬件特性;第三则是需要同学们跳出‘科研’的熟悉流程,进入以需求牵引为重要特征的产品开发流程。”邹渊告诉记者。

“在赛前,我并没有接触过AUTOSAR标准的工具链软件,这在实验室当中也是很难见到的,而易特驰相关专家的教学指导非常具体、实用,让我受益匪浅。”北京邮电大学代表队的鲁京京告诉记者,“我目前从事的课题研究是TSN相关方向,希望能够通过本次大赛掌握更多与产品开发的相关知识,推动TSN技术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落地。”

北京邮电大学参赛团队

“我们在日常的课程与项目中很少能够接触到如此专业的工具链软件,这样的机会非常难得。能够通过配置生成代码而非靠手写代码,让我对汽车软件,对易特驰的工具链产品有了更新的认识。”天津大学参赛选手袁聿震向记者表示。

天津大学参赛团队

“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易特驰软件代码与芯钛科技的硬件,点亮车灯,这让我们非常有成就感。”天津大学机械学院先进动力与车辆智能控制课题组的参赛代表对告诉记者,“我们队伍的同学都是即将开始研究生一年级的学业,这个时候参加比赛,让我们对于电子电气信息架构有了非常具体化的认识,我想这对我们未来的研究方向甚至是职业规划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我们认为车辆相关专业一定会与ICT更为深度的融合,这一比赛是契机,更是星星之火,希望我们的行业,各大相关高校,能够重视电子电气信息架构这一领域,并通过大赛这样的形式,带动人才培养形式观念的转变,将产业催生的强大需求作为我们课程设置改革、人才培养创新的巨大动力。”邹渊告诉记者。

“我们也希望能有更多的软硬件企业、OEM参与到类似的比赛当中来,行业组织、产业界、学术界、高校、研究院所、企业形成合力,共同培养更多符合未来需求的中国汽车软件人才。”易特驰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