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四川消息(王亮)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世界雉类协会鹑类专家组前主席西蒙·道威尔博士在四川考察四川山鹧鸪的种群状况时预测:该物种将在20年后从地球上消失。那么,目前四川山鹧鸪的情况如何?
(四川山鹧鸪雌鸟)
6月28日,从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传来消息,近期四川省林学会在组织开展的四川山鹧鸪保护关键技术评估表明,经过20多年的持续努力,四川省内的四川山鹧鸪种群数量增长近60%,适宜栖息地面积增加了23%,物种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rufipectus)是我国西南山地的特有鸟类,属全球性濒危(EN)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主要分布于四川省中南部山区森林中,在云南省东北部地区也有少量分布。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的数十年间,四川山鹧鸪赖以生存的天然阔叶林曾遭到大面积采伐,被快速生长的人工针叶林或茶园替代,栖息地丧失严重。
(四川山鹧鸪雄鸟)
1997年,原四川省林业厅和世界雉类协会合作,首次对四川山鹧鸪开展保护生物学研究。同年,在全国第一次陆生野生动物调查中,四川省专门安排了四川山鹧鸪的专项调查,当时全省共有四川山鹧鸪780至1170只。1998年和1999年,四川省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四川山鹧鸪残存的栖息地开始受到严格保护和恢复。2000年,在原四川省林业厅、世界雉类协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共同推动下,国内首个以四川山鹧鸪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保护地——四川老君山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
此后,我国又在四川山鹧鸪集中分布地新建了雷波麻咪泽、沐川芹菜坪等一批自然保护区,加之较早成立的马边大风顶、甘洛马鞍山等自然保护区,四川山鹧鸪栖息地的保护网络得到了系统构建,为四川山鹧鸪等珍稀濒危物种种群恢复创造了条件。
(四川山鹧鸪的典型栖息地)
据了解,经过20多年的持续努力,四川省实现了四川山鹧鸪种群数量和适宜栖息地面积的“双增长”目标,扭转了四川山鹧鸪种群下降趋势。2018年至2019年,新一轮的四川山鹧鸪专项调查和评估表明,四川省内的四川山鹧鸪数量已恢复到1487至1611只,种群数量增长近60%。四川山鹧鸪的适宜栖息地面积从3539.05平方公里增至4360.03平方公里,面积增加了23.2%,四川山鹧鸪保护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