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四川消息(陈敏)6月14日,据成都海关统计,前5月,四川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62.3亿元,规模位居全国第8,较上年同期(下同)增长16.4%,增速列全国第13。其中,出口2377.5亿元,增长22.9%;进口1584.8亿元,增长7.8%。同期,全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增长8.3%;其中,出口增长11.4%,进口增长4.7%。
今年前5月,在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复杂的情况下,四川外贸稳中求进,贸易结构有所优化,实现了进出口保稳提质的目标。
从外贸进出口企业看,外贸主体韧性足,民营企业表现强劲。稳外贸的核心是保市场主体,今年以来特别是5月以来,随着推动外贸保稳提质政策措施的出台和落地,正在有效冲抵复杂演变的国际局势、跌宕反复的新冠肺炎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叠加带来的不利影响,物流运输、要素供给等方面遇到的堵点不断被打通,外贸企业的信心进一步稳固。统计数据显示,前5月,四川有进出口实绩企业较去年同期增加628家,达到5525家。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1271.6亿元,增长54.2%,占同期四川外贸进出口总值(下同)的32.1%,较上年同期提升7.9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对四川外贸的贡献率高达80.2%;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2325.7亿元,下降1.3%,占58.7%;国有企业进出口364.2亿元,增长63.8%,占9.2%。
从贸易伙伴关系看,与东盟、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保持稳定增长。前5月,美国、东盟、欧盟、中国台湾、韩国为四川前5大贸易伙伴,合计进出口值占同期四川外贸进出口总值(下同)的66.8%,其中与美国进出口780.7亿元,下降1.8%;与东盟进出口738.1亿元,增长17.3%;与欧盟进出口661.1亿元,增长3.5%;与中国台湾进出口238.7亿元,增长15.1%;与韩国进出口230.2亿元,增长18.8%。同期,四川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24.1%。
一般贸易比重提升,贸易结构有所优化。前5月,四川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1281.1亿元,增长62.5%,占同期四川外贸进出口总值(下同)的32.3%,较上年同期提升9.2个百分点;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1916.6亿元,下降7.2%,占48.4%,较上年同期下降12.3个百分点;以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619.8亿元,增长25.3%,占15.6%,较上年同期提升1.1个百分点;市场采购贸易出口93.3亿元,增长6倍。一般贸易比重上升和新业态的持续发展,表明四川产业升级的效果进一步显现,也反映出四川外贸的竞争力不断提升。
部分市州增长势头显著。前5月,四川21个市州外贸进出口均实现正增长,其中成都进出口3355.4亿元,增长12.2%,占同期四川外贸进出口总值的84.7%,仍保持“领头羊”地位,绵阳、宜宾和泸州等市外贸韧性强、潜力大,分别增长20.5%、35.3%和95.1%,凉山、雅安和广元外贸成倍增长,增幅分别为3.1倍、2.7倍和1.9倍。
机电产品出口稳定增长,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保持增长态势。当前世界经济整体呈复苏态势,国际市场对我国产品需求增长。前5月,四川出口机电产品1787.3亿元,增长6.9%,占同期四川外贸出口总值(下同)的75.2%。其中,除笔记本电脑和集成电路出现下降外,平板电脑、汽车、手机等均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同期,四川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210.4亿元,增长1.4倍,占8.9%;其中,含棉服装及衣着附件、箱包及类似容器、塑料制品出口分别增长7.5倍、2.5倍和1.8倍。同期,农产品出口31.6亿元,增长93.8%。
机电产品进口占比超8成,消费品、资源型产品进口保持较快增长。前5月,四川进口机电产品1277亿元,下降3.1%,占同期四川外贸进口总值的80.6%。其中,集成电路进口911.8亿元,下降5.6%;计量检测分析自控仪器及器具进口30.5亿元,下降2.9%。同期,四川消费品和资源型产品进口快速增长,前5月进口消费品46.9亿元,增长96.4%;进口金属矿砂58.2亿元,增长2.5倍;进口煤及褐煤15.5亿元,增长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