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要闻 > 正文

修复水域生态,近17万尾鱼苗放流大渡河

修复水域生态,近17万尾鱼苗放流大渡河
2022-06-02 17:04:43 来源:四川在线

氧气袋中即将放流的鱼苗。

朱旭富 四川在线·阿坝观察 王鑫

一排排胀鼓鼓的氧气袋排放整齐,里头的鱼苗活泼闹腾。在第51个“6·5”世界环境日和第8个“全国放鱼日”到来之际,6月1日,在阿坝州阿坝县茸安乡大渡河支流——阿柯河畔,由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和阿坝州政府主办的2022年大渡河上游鱼类栖息地保护河段鱼类增殖放流活动启动。

活动现场,公证人员核实放流鱼类数量和种类,并进行公证后,放流活动正式开始。茸安中心校六年级学生罗让但真戴上崭新的红领巾,参加了放流活动。“今天是儿童节,第一次来河边放流鱼苗,很有意义。”罗让但真说,通过参加活动,让他了解了水域生态的重要性,回去之后还会将保护鱼类、保护环境的理念传递给同学和家人,让大家一起参与进来。

据介绍,本次增殖放流鱼苗16.95万余尾,都是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鱼类川陕哲罗鲑30尾,齐口裂腹鱼10万尾,重口裂腹鱼2.95万尾,大渡软刺裸裂尻鱼4万尾。

国家一级保护鱼类川陕哲罗鲑。

“此次放流活动是基于2016年和2020年试验放流基础上开展的。”四川足木足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帆说,公司投入资金约3.5亿元,围绕流域水生生态保护和恢复、重点保护川陕哲罗鲑,形成了施工期鱼类保护、栖息地保护、过鱼设施、增殖放流、生态流量与生态调度、科学研究、渔政管理等措施体系。“今年6月,还将在脚木足河干流巴拉水电站坝址下游日部乡中热村开展增殖放流,预计放流数量超过十余万尾,并拟委托四川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开展放流后的调查研究。”

大渡河是长江上游的主要支流。“我们将举全州之力,久久为功、持之以恒抓好大渡河上游鱼类栖息地生境保护各项工作,尽快成功申报大渡河上游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阿坝州政府副州长旺娜说,阿坝州高度重视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构建和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采取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强化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加快川陕哲罗鲑人工驯养繁殖技术研究、严打非法捕捞等措施。从2020年10月1日0时起,还在全州大渡河、岷江、嘉陵江、涪江、黄河流域、高山湖泊等所有天然水域实施为期10年的全面禁捕。

四川水资源丰富,流域面积广阔,号称“千河之省”,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全省分布有鱼类240余种和亚种,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和省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类种质基因库。

四川省水产局党委书记、局长何强介绍,近年来,四川深入实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科学规范增殖放流,合理搭配经济物种和珍稀濒危物种,每年放流水生生物苗种超过5000万尾。“同时,还积极开展长江鲟、川陕哲罗鲑等珍稀濒危水生生物保种和人工繁育研究,推进农业农村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基地和长江鲟人工繁育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