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要闻 > 正文

我省将全面推进考古和文明进程研究

我省将全面推进考古和文明进程研究
2022-06-01 16:47:21 来源:四川在线

四川在线记者 吴晓铃 成博

5月31日,记者从四川省文物局获悉,我省未来将全面推进考古和文明进程研究,力争在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进程的图景中,有自己浓墨重彩的书写。

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我省将以前所未有之势认真谋划推进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研究,深入研究不同区域文明交流影响,积极加入中国文明历史研究的“大合唱”中。

一是深入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巴蜀文明进程研究,更加系统、科学组织好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多学科的考古研究,深化三星堆、金沙等古蜀文明和城坝、罗家坝等巴文化遗址研究。

二是大力推动以考古学为基础的多学科、跨领域综合研究,运用自然科学前沿学科的先进技术和方法分析古代遗存,强化考古学和历史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联合攻关,大幅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三是深入开展民族地区考古研究。包括藏羌彝民族走廊,特别是甘孜、阿坝和凉山等民族地区考古工作。

四是推动省内科研机构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特别是周边省(区)科研机构在考古发掘、学术研究、文物保护等方面的合作,以更广阔的视野去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脉络。

五是做好古代文明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转化。要加强对考古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推出系列高水平研究成果展览展示,及时公布新考古发现,努力讲好中华文明故事,讲好四川故事。

会上,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博物院、三星堆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单位代表作了交流发言。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唐淼介绍,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将继续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四阶段的课题。未来,考古人员将继续在宝墩遗址持续开展两重城墙之间院落和墓地的发掘,搞清楚聚落结构,同时发掘高山遗址中的墓地及高山一期遗存,以补充宝墩遗址缺乏高山一期资料以及人骨保存不好的缺憾。此外,也将从环境变化的角度对遗址的形成过程进行研究,揭示不同特征时段遗址区的景观特征以及影响其变化的关键因素等,并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遗址的动植物、动物DNA、稳定同位素、陶器、玉石器、冶金等资料的综合调查和分析研究,最终厘清并理解中华文明起源的历史背景、发展途径和经济文化基础。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陈苇则表示,我省新石器时代晚期考古成绩显著,但新石器时代早中期、以及旧石器、新石器时期过渡的材料仍旧比较缺乏,接下来应该慎重审视相关区域的考古调查方案方法,力争突破年代上限并更宏观反映出石器工业演变体系,全面了解四川新石器时代早中期文化面貌。

目前,省考古院已开始利用省内诸个新石器时代晚期城址,深入探析四川及相邻地区早期文明的呈现模式和谱系源流关系。不久前,省考古院在眉山新发现登云城址,根据城墙内出土木碳测年,其年代不早于距今4800年。这些线索为进一步讨论“宝墩文化”分布范围、年代上限、文化面貌具有积极意义。也是探讨长江上游、西南地区进入“文明模式”更充实、更早阶段的有利证据。陈苇表示,如成都平原以宝墩文化进入文明模式,那其余丘陵、山地乃至高原地区,在既往发现基础上,是否还有新的考古学文化以什么样的方式进入文明?未来考古人员将考古人员将就此进行系统梳理和思考,最终以更多的材料全面推进四川地区“文明探源”研究,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