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张红霞
“空气流动没有边界”“要留意风的方向”,又到小麦收割时,5月30日,成都平原经济区8市第12次签订《成都平原经济区秸秆禁烧联防联控和综合利用区域合作工作协议》。
当前,全省各地小春农作物大面积收割、秸秆禁烧压力较大,成都、德阳、绵阳、遂宁、乐山、眉山、雅安、资阳8市聚集,携手秸秆禁烧联防联控和综合利用区域合作工作。
8市合作内容包括:充分利用卫星遥感等先进科技手段,开展跨区域秸秆禁烧联合巡查执法;制定区域环境质量信息共享制度;围绕秸秆“肥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饲料化”等“五化”利用加强合作;建立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引进协商机制,积极探索和推行区域内秸秆综合利用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经济政策。
我省是粮食生产大省和消费大省,农作物秸秆资源非常丰富,目前常年维持在3600万吨以上。如此庞大的秸秆资源量,利用好了就是宝贵资源,随意焚烧将造成环境污染。
2021年,成都平原经济区8市秸秆理论资源量1430万吨、可收集资源量为1229万吨,占全省的38%。8市整体综合利率平均水平95.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
据了解,我省秸秆综合利用主攻方向主要是肥料化、饲料化和燃料化,约占秸秆“五化”利用的98%。力争到“十四五”末,成都平原经济区将率先建立比较完善的秸秆收储运用体系,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高值利用的产业化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