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殷鹏
“村里水更清了,环境更美了,日子也越过越舒心了。”3月5日,谈起村子的蜕变,58岁的广元市苍溪县云峰镇响水村村民赵学林感触地说,自去年1月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项目在村里实施后,家家户户的污水都得到了有效治理,“原来排出的水又脏又臭,现在排出的水清清亮亮”。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四川多措并举,聚焦百姓心声,关注群众诉求,用好用活用实绩效考核“指挥棒”,推动解决了一大批人民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精准施策
春节空气质量保障取得近年来最好成效
每年秋冬季都是四川大气污染防治形势最为严峻的季节,去冬今春防治效果如何?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四川在气象条件极度不利的情况下,大气质量管控取得积极成效,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31.8微克每立方米,较三年均值下降4.5%;优良天数率89.5%,较三年均值上升0.1个百分点,圆满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特别是春节期间,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密切协作配合,精准对症施策,狠抓烟花爆竹禁燃禁放,空气质量保障取得近年来最好成效”。
四川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有何具体举措?“四川提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烟花爆竹禁燃禁放工作建议的函》,要求各地优化禁燃禁放区范围、优化销售布点、加强部门协同、加大执法力度。”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大气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加密监测分析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数据,除夕夜每小时分析一次,大年初一、初二、初三连续3天调度各地环境空气质量保障等情况,同时组建工作组开展暗访暗查和专项巡查,对各县(市、区)除夕、初一空气质量状况实行单日排名通报,表扬先进、鞭策后进,并曝光典型案例。
多部门联合行动。四川在线记者了解到,为确保更多清新空气,生态环境、经信、公安、住建、交通、应急、市场监管等部门,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印发管控文件,组织力量开展专项排查。成都、自贡、泸州等地党政“一把手”带队督导检查、压实烟花爆竹禁燃禁放工作责任。据统计,春节期间,全省共出动检查人员49.9万余人次,检查点位28万余个,劝阻6.6万余人、处罚2400余起。
重拳之下,效果显现。数据显示,1月31日—2月15日,全省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38.4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12.9%,较三年均值下降14.1%;优良天数率96.5%,同比提高9.3个百分点,较三年均值提高4.3个百分点。
“虽然成效明显,但距离预期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借鉴北京、河南等省(市)先进经验,进一步强化烟花爆竹管控,推动各地将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已纳入环境空气质量排名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近四年因烟花爆竹燃放导致污染天的县(市、区)等区域,调整为禁燃禁放区。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四川计划投入近30亿元改善空气质量,力争优良天数率达到90%以上。在加大投入的基础上,四川还创新细化了一系列大气治理措施。比如,今年将实施环境空气质量积分管理暂行办法,对纳入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的市州环境空气质量进行日排名、月排名和年度排名,全力争取更多优良天,遏制重度以上污染天出现。“相信不远的将来,蓝天白云将成常态,成都市民‘开窗见雪山’的美好愿景将成日常。”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扎实推进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迈上新台阶
告别黑臭水塘,迎来清水潺潺。赵学林说,环境变好后,村里也慢慢吸引来了不少游客,借此契机,以往在外务工的不少年轻人发现了商机,回到村里开起了农家乐。“如今村里不少人住上了楼房,空气好,水干净,生活一点不比城里人差”。
四川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改善人居环境的“窗口”工程,同时也是做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的重要内容。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两项改革”后,全省行政村总数从改革前的4.5万余个,减少到2.6万余个(不含社区),很多行政村合并后,同一行政村内生活污水治理情况参差不齐,生活污水治理面临新的挑战。“为此,我们围绕全省乡村发展定位,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为抓手,大力推动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有力推进‘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
据了解,为有效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四川省生态环境厅进行了6轮摸排,最终建立了以行政村为单元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基础信息台账,针对性地提出治理措施,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方法对、措施实。
治理思路方面,四川省构建分类治理体系,提出“因地制宜、利用为先”的基本思路,突出重点,优先治理600人及以上聚居区、“两项改革”后的乡政府驻地等人口集中区域和环境敏感区域。针对不同地区,则采取分类施策的举措:平原地区以纳管和集中处理后资源化利用为主,达到应治尽治;丘陵山区和干旱缺水地区,厕污共治、以用为主,达到应收尽收;高原高寒高海拔地区,尊重习俗、利用优先。
以响水村为例,当地生态环境部门结合村庄规模、地形条件等实际,因地制宜科学选择三格式化粪池、微动力污水处理站、人工湿地3种模式进行治理。据广元市苍溪生态环境局局长杨文生介绍,目前响水村建成聚居点大型三格式化粪池1座、人工湿地3座口、户用三格式化粪池290余座,污水收集率、处理率均达100%,受益人数达1500余人。
值得一提的是,四川省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纳入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范畴和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等考核事项,有效推动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省已完成600人及以上聚居区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全省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的比例达63.33%,其中资源化利用率占比38.25%。
接下来如何发力?下一步四川将优先支持县域内片区中心村、人口聚居程度高及环境敏感区域周边的行政村(涉农社区),确保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的比例达65%。同时补齐设施短板,按照“整治规范一批、改造提升一批、取缔淘汰一批”的原则,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排查整改,着力解决部分设施不正常运行、“晒太阳”等问题,让广大农村水更清景更美。
动真碰硬
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信访件已办结6040件
去年9月,四川接受了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去年12月,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我省反馈了督察意见,目前整改进展如何?
据四川在线记者了解,对于督察意见指出的问题,四川省生态环境厅采取“1+2+N”模式,科学编制整改方案,指导地方和省直部门配套制定细化实施方案,分解69项整改任务,实现整改责任、督导责任、整改目标、整改时限和整改措施“五明确”。
“能立行立改的,立即整改。”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今年2月底,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6532件信访件,已办结6040件,责令整改3643家,立案查处1543家,罚款金额2733.02万元。
对于典型、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四川坚持举一反三,标本兼治。目前,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曝光的5个典型案例整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比如,遂宁市完成非法倾倒填埋污泥地块清理,安全处置污泥11万余吨、危险废物及被污染土壤510余吨,对土壤污染地块开展详细调查和风险评估并通过专家评审,依法逮捕和刑事拘留8人。
推进问题整改,有何新举措?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督察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充分发挥省级生态环保督察作为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的延伸和补充作用,实现两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覆盖”。其中,第二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作警示片21部、曝光典型案例36个、追责问责310人,“今年,四川将启动第三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进一步推动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以强力督办促问题整改。四川制定出台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销号办法,按照“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要求,坚持现场核查、全程公开、省级销号,综合运用调度通报、专函督办、约谈约见、考核问效等措施,强力推动落实。2021年,对整改推进不力、进度滞后的问题专函督办30件次,报请四川省政府对2020年党政同责考核排名靠后、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不力的8个单位进行约谈,对2个地方涉气建设项目实施区域限批,以严的态度、严的举措倒逼问题整改,确保见到实效。
此外,四川还建立省市县暗查暗访制度,不定期开展“四不两直”暗访检查,分片区实施派驻监察,分级分类建立问题台账,动态跟踪整改进展,推动地方建立健全生态环境问题发现机制。去年以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开展三轮21市(州)全覆盖现场抽查,拍摄制作省级警示片14部,向市(州)和省直有关部门移送生态环境问题296个,对200个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实施省级督办,市县两级开展暗查暗访4256次,发现问题5377个、整改完成4919个,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