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四川消息(王亮)“滴……”随着地铁闸机上方屏幕的迅速比对,闸机通道立即打开。戴着口罩刷脸乘坐地铁,已成为疫情期间不少市民地铁出行的首要选择,这也是成都轨道推进智慧服务的日常应用场景。
(闸机人脸识别功能)
2月24日,据成都轨道集团消息,去年9月1日,成都地铁在已开通运营的12条地铁线路共287座地铁车站全面上线人脸识别过闸功能。截至目前,该功能已累计服务乘客超过2000万人次,有效实现了市民乘客出行“无接触”“高效率”“安全化”。
作为城市运行的关键环节和重点场景,成都轨道在国内率先推出智慧乘客服务平台(含智慧票务、智慧安检、智慧测温),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在全线网范围内所有闸机一次性上线人脸识别功能的城市地铁。该系统是国内迄今为止应用规模最大、集成度最高、产品序列最完整的“智慧城轨”一体化综合性项目。
(智慧安检)
其中,技术含量最高的智慧票务(人脸识别),是成都轨道集团在严格保证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创新技术研发的,市民乘客下载“成都地铁”APP后,通过上传、扫描面部特征即可进出闸机;智慧安检可通过AI判图、智能检测、智能告警等技术快速甄别、排查可疑风险,智慧测温则可实现无感测温全覆盖。此外,该系统还建立了“一秒响应、平战结合”的应急联动机制,可根据防疫要求一秒启动防疫应急机制。
同时,成都轨道还大力推行智慧车站建设,在1、9、18号线的三线换乘站孵化园站试点打造“智慧车站”,上线集智能客服中心、智能导乘屏、多媒体站台屏、智慧边门、智能售票机等功能于一体的多项智慧化乘客服务功能。智能导乘系统与多媒体站台屏不仅实时呈现运营服务及结束时间、进出站引导、气温天气、站内设施、线网客流状态、车站周边服务等多元内容,还为乘客提供“一站式”自助客服的“一键交互”功能。
当前,成都轨道抢抓智慧交通发展机遇,在行业内率先制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及行动计划》,从智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总体目标、五年实施计划、智慧乘客服务、智能运维安全、智慧网络管理等18个示范项目进行了规划及部署。随着示范项目的全面深入推进,成都轨道交通已初步建成智慧线网管理体系。
不仅如此,成都轨道还全力做好智慧城轨顶层规划,探索智慧城轨新场景,构建轨道交通线网指挥平台,形成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大脑,通过数据“上下融合、左右贯通”,稳步实现安全运行态势“一屏全观”、安全运行调度“一网统管”、安全风险处置“一键响应”、综合管控“全程可溯”,提升市民获得感和城市安全韧性,助力超大城市的精细化治理。(成都轨道集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