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要闻 > 正文

四川平安建设群众满意度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方阵

四川平安建设群众满意度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方阵
2022-01-26 08:58:33 来源:四川在线

曹凘源  四川在线记者  任鸿

平安,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四川在线记者从1月25日召开的省委政法工作会议上获悉,近年来,四川全覆盖建立省市县三级平安建设领导机制,平安建设群众满意度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方阵。

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

黑恶不除,则民不安、国不宁。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期间,四川依法打掉涉黑组织148个、涉恶集团和团伙1468个,打掉的涉黑组织数是前10年总和的2.5倍,立案审查调查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3983件、6566人,交出了亮眼的扫黑除恶“四川答卷”。

专项斗争完满收官,但扫黑除恶没有终点。按照中央部署,四川着力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持续保持对黑恶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

为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提供组织保证——四川及时调整成立省扫黑除恶斗争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建立起省扫黑办“四组一中心”(秘书协调组、侦查打击组、重大案件协调组、“打伞”问责组、线索核查中心)常态化工作运行模式。各级党委、政府及省级成员单位全部参照设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明确相关机构和调整充实人员负责日常工作。

为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提供制度保障——省纪委监委、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以及其他成员单位及时结合自身职能任务,制定下发了常态化推进本行业领域扫黑除恶斗争的制度机制。

把依法严惩、肃清残余、除恶务尽作为常态化扫黑除恶开局之年的重要任务。2021年,全省新立案侦办涉黑案件9件、涉恶案件111起;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建立10项机制,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全省起诉涉黑涉恶犯罪1095人;全省法院审理涉黑、涉恶及“保护伞”犯罪案件228件2217人。

省扫黑办对罗某某敲诈勒索案未查清楚的涉恶线索盯住不放,三年督办锲而不舍,最终查明其非法采矿罪和诈骗罪等犯罪事实。

全国扫黑办第23特派督导组在四川督导后表示,“四川省委、省政府坚决履行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政治责任,为推动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高位起步、高点开局发挥了重要作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夯实平安建设基层基础

平安建设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四川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切入点,突出网格化服务管理、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及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三项重点工作,统筹推进“六无”平安村(社区)建设,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四川、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层基础。

2021年,四川推动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纳入全省和各地“十四五”规划,扎实推进“凉山州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平安建设”等37个具有区域治理特点的省级重点创新项目,破解市域社会治理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多项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推动全省网格化服务管理提档升级,增配专职网格员2.1万余人,增幅达59.5%,推进全要素、全科网格建设,网格化服务管理实现“多网合一、一网运行”,精细化水平不断提升;推动综治中心与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关爱中心、社会治理中心等一体化运行,进一步整合了基层治理资源和力量。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矛盾化解在基层。2021年,四川深入开展“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枫桥司法所”创建活动,全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覆盖率达90%,化解矛盾纠纷85.1万余件,成功率达99%。

2021年年底,平安中国建设表彰大会上,四川收获颇丰——成都市、自贡市以及武胜县、米易县、九寨沟县、广元市昭化区、泸州市纳溪区、射洪市上榜“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县”名单,成都市、射洪市、武胜县分别获得了平安建设的最高荣誉“长安杯”。成都市还是全国唯一一个四度蝉联“长安杯”的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省委政法委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