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成博 吴晓铃
12月25日晚,《国家宝藏·展演季》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艺频道迎来收官。本期节目中,来自全国三十所参展博物馆的馆长们将齐聚一堂,为大家揭开《国家宝藏》文物特展的面纱。
据悉,此次特展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及故宫博物院共同主办。目前,所有创演作品均已导入故宫文华殿展厅,它们即将和众多文物一起,呈现多元维度的创新特展。
青铜太阳轮
后蜀残石经
记者注意到,在此次进入“何以中国”《国家宝藏》文物特展的文物中,包含了后蜀残石经和三星堆青铜太阳轮两件来自四川的珍贵文物,它们将与皿方罍、杜虎符、云梦睡虎地秦简、玉琮、商鞅方升、何尊、长信宫灯等来自全国多地的珍贵文物集合,共同展现璀璨的中华文明。
四川博物院院长韦荃
节目中,四川博物院院长韦荃介绍后蜀残石经时表示,“后蜀残石经诞生于一千多年前的五代离乱之际,后经两百年不断刊刻,终汇儒家十三经于青石之上,为所有能见到石经的学者提供获得知识的公平机会,为后世蜀学之大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是中华文明以济世安民为目标的永恒见证。”
三星堆考古工作站站长雷雨
青铜太阳轮于1986年出土于三星堆二号坑,因形状酷似太阳而得名。三星堆考古工作站站长雷雨在节目中表示,我们文明的起源之时,农业作为社会生产的主要方式,非常依赖于太阳的能量。因此我们的祖先很早便对太阳产生了复杂的情感,而三星堆的青铜太阳轮可能就是这一情感的见证。
除此之外,今年我们三星堆遗址的祭祀区开始了新一轮的考古发掘,可以告诉大家的是,我们这次在好几个祭祀坑里面再次发现了青铜太阳轮、神树、眼型器、眼泡等与太阳崇拜有关的青铜器。另外,还有很多青铜器的上面都能够看到这样的太阳纹,这些都能够体现古蜀人对于太阳、对于自然的敬畏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