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习题集,两本参考书,虽然只有80多元钱,却难住了都江堰外国语实验学校高二学生周晶(化名)。正在她犯愁的时候,助学金在开学季及时到账,撑起了贫困学生的学业和生活。
这笔助学金是通过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下达的。财政直达资金就像是从北京修了一条高速路联通了四川县城,中央财政资金不再“跋山涉水”,可以通过这条高速路直接“送到”各县城,精准“滴灌”到企业和个人。
直达资金涉及民生领域方方面面,对于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和保基层运转等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管好用好直达资金,省财政厅坚持以效能为导向,创新工作机制,探索管用做法,确保直达资金定向精准惠企利民。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发现的48项典型经验做法,四川有3项入选,其中“四川省突出效能导向确保财政直达资金精准有效惠企利民”是本次被通报表扬的唯一财政工作典型经验做法。
截至12月中旬,中央下达我省直达资金2196亿元,其中用于保基本民生方面的支出占总支出的近八成,惠及企业次数超1.8万次,惠及人员次数超1.2亿人次。
创新“六个一”管控体系,让资金“一竿子插到底”
今年,国家拓宽了直达资金范围,四川成为今年全国直达资金规模最大的省份,共涉及27项中央直达资金。
“盘子”做大之后,意味着更多项目需要保障,如何确保资金流向更加精准、安全、高效?
“财政直达资金事关民生,每一笔都必须非常慎重。”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说,围绕资金和监管“一竿子插到底”的目标,创新建立“六个一”管控体系,包括组建“1+3”专班、制定“1+3”方案、出台“1+N”办法、贯穿一个标识、开设一个专户、建立一套台账。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管理更加高效,制度设计层面按照“总+分”模式进行了统揽和细化,既有总体方案,也有分类实施方案,让措施落地更有保障。省财政厅还按照“一项资金一个办法”原则,制定了1个管总的资金监督管理办法和若干具体资金管理办法,明确了直达资金分配方法、使用方向和监督管理等要求。
要看直达资金是否真正作用在了企业和群众身上,关键要看资金最终“到哪去”。在监管系统里,记者查询到了周晶的身份证号、补助金额、发放月份等详细信息。不仅是周晶,凡是涉及到财政直达资金,每一笔都有单独标识,贯穿资金下达、拨付和使用的全过程。“只要发出的钱,每一笔的流向都可追可查。”
全链条跟踪监控,资金拨付进度更高效
“每个月生活费100元,都靠助学金,基本不需要向家里再要钱了。”周晶在初三时家庭突遭变故,母亲失去工作能力,家庭重担压在的父亲肩头。每学期1000元的助学金,给父亲减轻了压力,也让她能够更安心学习。
“往年助学金都要12月中旬才发,今年提前了一个月左右。”周晶说,开学正是需要用钱的时候,要买学习资料和生活用品,这个时候也是家里最紧张的时候,妈妈日常的用药不能断,爸爸的工资还没有结。“提前一个月发,爸爸就不用去预支工资了,妈妈也可以放心去做治疗。”
都江堰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最大限度减少直达资金“在途”时间,该市提出了“1天分配”目标,即所有直达资金,都力争1天内完成指标分配下达。随后,都江堰市教育局密切配合,迅速完成名单审核等工作,大约一周左右,钱就划到了周晶的银行卡。为了提高直达资金拨付进度,都江堰市财政局定期精准分析项目情况,力促资金第一时间直达受益人。
建立财政直达资金制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资金直接惠及群众和企业。助学金提前准确安全达到的背后,是我省财政直达资金监控体系优化的结果。四川在全国率先制定了《直达资金监控工作规程》,按照“全面覆盖、全程跟踪、分类预警、严肃问责”的原则,依托监控系统积极主动开展动态监控工作,实现从资金分配源头到支付使用末端全链条、全过程跟踪,确保数据及时反映、预警及时处理、问题及时整改。“如果有疑似违规问题,系统就会亮灯预警,直到核实完成并整改灯才会灭。”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说,“同时,我们还将直达资金全部纳入绩效目标管理范围,及时纠偏纠错,并对目标完成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实施‘双监控’。”
今年,我省还进一步健全了全省直达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定期通报机制。率先建立直达资金管理“两书一函”(约谈通知书、整改通知书、提醒敦促函)制度,并在省政府每季度召开的全省投资运行和财政收支调度会上将直达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作为重点内容进行通报、在省财政厅每月召开的全省财政系统财政运行调度会上对直达资金执行情况进行专项通报,督促各地各部门推进落实。(记者 寇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