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现场。主办方供图
9月17日,第十六届中国-欧盟投资贸易科技合作洽谈会(以下简称欧洽会)在成都开幕。作为第十八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主体活动之一,本届欧洽会以“中国新发展,欧盟新机遇”为主题,在3天的会期陆续举办开幕式、中欧数字经济与时代发展高峰论坛以及主题为智慧能源、绿色转型、地理标志、欧洲国别推介、会展、职业教育、法律服务、时尚产业等9场分论坛和中欧企业配对洽谈等其他相关活动。
开幕式现场。主办方供图
本次欧洽会,来自中欧政商产学研界2000余名嘉宾齐聚一堂,线上线下共同展望中欧贸易合作前景,共享合作成果,探讨“成都机遇”,助力成都建设国家级对欧合作平台。
重点聚焦数字经济 大咖云集共话中欧合作新机遇
开幕式现场,中欧嘉宾阐述观点、分享经验,共同探讨中欧合作新机遇。
“中欧互为重要的经贸伙伴,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副会长柯良栋表示,下一步,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将积极推动对欧投资合作高质量发展,促进中欧企业在智能制造、绿色能源、数字文创、服务贸易等领域加强合作。
中国驻欧盟使团特命全权大使张明发来视频致辞。据张明介绍,中国欧盟商会发布的2021年《商业信心调查》显示,疫情以来,中国市场已成为欧洲企业最为重要的避风港,大部分在华欧企愿意继续扎根中国,对在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和期待。
“我们在中国的生意额度接近60%都是由电商带来的,所以可以看到数字化为我们带来非常多的利好。”欧莱雅北亚及中国首席企业事务与公众联动官兰珍珍表示,中国市场营商环境的不断改变,给中外企业带来了非常多的利好,更多跨国企业尤其是欧洲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坚定了在中国市场发展的信心。希望通过欧洽会促进更多像欧莱雅这样的中欧品牌企业携手合作,带动更多产业蓬勃发展。
据悉,为更好服务对欧合作,大会主办方利用欧洽会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欧洽会 EUCN Fair”等中英双语版官方平台及后台系统,为与会代表提供需求发布、智能匹配撮合等更专业、顺畅的参会体验,为数字经济下的中欧贸易多元合作科技赋能。
开幕式现场。主办方供图
多领域洽谈交流 助力提升中欧贸易合作能级
作为欧盟成员国参与最多、欧方企业参与最广泛、中欧交流规模最大的投资贸易和技术创新合作盛会之一,欧洽会在推动中欧企业国际化及促进国家和地区间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至今,大会已成功举办15届,累计吸引11000余家中欧企业参会,成功安排企业配对洽谈29000多场次,达成意向性合作协议3100多项,已被打造成为成都乃至中国西部地区对欧开放合作的一扇窗口。
开幕式现场。主办方供图
据了解,大会期间,中欧智慧能源与城市绿色发展论坛、首届中欧地理标志产品合作(成都)大会、欧洲驻华使节推介暨交流会、第四届中欧国际会展业合作圆桌会、第三届中欧职业教育高峰对话、中欧法律对话会、欧盟中小企业绿色转型-中国西南地区营商环境分论坛等论坛活动也会陆续举行,重点聚焦中国与欧洲在开放投资、数字经济、科技创新、碳达峰/碳中和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合作,并在知识产权、国际会展、地理标志、职业教育、中小企业发展等领域进行深度探讨。
打造国家级对欧合作平台 蓉欧合作迎来新发展
今年是欧洽会在四川成都举办的第十六年。作为距欧洲最近的国家中心城市和国家泛欧泛亚开放门户城市,成都进一步凸显优势、深化对欧合作。2020年,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716.7亿元,其中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7154.2亿元、同比增长22.4%,对欧盟进出口总额1453.7亿元、增长30.1%。
张明表示,西部地区正在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前沿、中欧间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的新高地。希望欧洲企业搭乘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快车,创造更多商机,收获更多成果。
作为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示范点,中国—欧洲中心全国首创行政审批及服务新模式,设有西部首个涉外“自贸区政务服务大厅”,占地670平方米,集中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国际营商环境,集中办理159项审批服务事项,以“线上、线下、自助”三种服务方式,为“涉外企业、跨国机构、外籍人士”三类对象提供“政务服务、中介服务、生活服务”三种服务。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高新区正立足中国-欧洲中心这个前沿窗口平台,大力打造中欧交往枢纽、经贸枢纽、服务枢纽,并将积极把握“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机遇,助力畅通中欧贸易合作通道,扩大国际交流合作,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助力成都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朱虹、王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