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四川消息(刘文君)世界卫生组织28日表示,在过去的一周,又有8个国家和地区发现“德尔塔”新冠变种病毒,该变种病毒已传播至132个国家和地区。面对此次突发输入性疫情,成都市迅速组织力量开展流调溯源,对涉疫人员和场所实施分类管控,统筹做好核酸筛查、人员健康监测、环境终末端消毒等工作。
妇女、儿童是社会保护的重点人群,在这场战“疫”中更是如此,特殊时期对封控区妇女、儿童的健康照护尤为重要。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成妇儿”)是距此次疫情中风险地区——成都市青羊区光华街道优品道曦岸小区最近、保障妇女、儿童健康能力最强的医疗力量,与负责核酸检测工作的“大部队”相比,成妇儿急救120更像是一支急救“特战队”。
出诊现场
近日,成妇儿急诊科120班组办公室的电话铃声突然响起,这是120指挥中心的来电:“封控区1岁的幼儿小宝(化名)腹股沟斜疝嵌顿,哭闹不止,家长着急,急需处置,请求支援……”“同一封控区,8岁女孩发热,精神状态不佳,请求120出诊……”长期接诊的急救“特战队”早已熟悉这类险情,快速判断后立即做出反应,带着装备精良的急救设备和药品,在救护车警笛声的伴奏下雷霆出动。
到达现场后,急救“特战队”兵分两路,一路由儿外科医生陈月娇带队直奔1岁幼儿家中,陈月娇通过娴熟的手法复位就地解决,小宝很快不再哭闹。经过评估后,陈月娇确定小宝无碍,并告诉宝爸隔离期间该如何照护。“本打算近日到医院去预约疝气修补术,但突然的疫情,导致小区被封控,也没想到会在这个节骨眼上再次出现嵌顿。”看着慢慢安睡的小宝,宝爸才松了一口气。
与此同时,另一路队员在儿内科医生唐海铭的带领下,也来到8岁女孩家中进行现场诊疗。凭借过硬的技术和经验,经唐海铭快速施治,女孩病情稳定,经评估后可居家隔离对症用药,通过线上连线开具用药清单,将随身携带的应对药品给到家长。同时,治疗单和药品清单通过医院网上服务平台“成都掌上妇幼”传到了家长手机端,整个配套诊疗服务在家中无缝衔接。
成妇儿急救“特战队”
据了解,封控区内的儿科出诊大部分是病情稳定可居家隔离治疗的患儿,一般根据实际情况可就地解决。若按以往方式接回医院发热门诊或急诊处置,诊疗后再送回封控区居家隔离治疗,一来一回,时间、人力、物力倍增,还要增加救护车的消毒频次,对应急资源而言是一种损失。为此,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提出了“遵纪听令、快速反应、全体动员、标准作业、全员培训、科学管控、精准有序、持续改进”的32字防控工作方针。
“我们就是结合这样的工作要求来做的,及时调整了‘德尔塔’来袭期间120出诊封控区的处置流程,将阵地前移,线上线下同步进行,最大限度的降低安全风险和资源损耗,这样的救援,患者很满意,医院的效率也很满意。”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急诊科副主任李茂霞说道。(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