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要闻 > 正文

四部凉山文艺作品将集中亮相“剧美天府” 感受多彩民族魅力

四部凉山文艺作品将集中亮相“剧美天府” 感受多彩民族魅力
2021-07-22 10:50:53 来源:

“剧美天府”四川省庆祝建党100周年优秀剧目展演季即将迎来一抹靓丽的民族风景!8月3日至8月11日,来自凉山的艺术家们将集中来到成都,在四川大剧院、城市音乐厅演出民族歌剧《听见索玛》、音乐会《温暖的群山》、中国民族歌剧《彝红》、大凉山原声歌集《赶集》4部舞台艺术作品,带大家了解多彩民族魅力和大凉山的时代变迁,目前已经在网络平台开票。

四部凉山文艺作品将集中亮相“剧美天府”  感受多彩民族魅力

《彝红》剧照

从“悬崖村”到“彝海结盟”民族歌剧里看大凉山的时代蜕变

大凉山同胞自己怎么讲述悬崖村的故事?8月3日、4日在四川大剧院上演的民族歌剧《听见索玛》能带你走进这种“民族自觉”,从悬崖村变迁丈量彝民族两次历史性跨越走向富裕的岁月。86岁的伍达是1956年民主改革时期的第一任村长,他早年丧妻没有再娶,唯一的女儿长大后因为太穷嫁到山外。9岁的留守儿童拉虎和伍达有着超乎亲情的感情,剧情围绕在拉虎配合老伍达搬新家悄悄回山上的那个夜晚,从一老一少的视觉里,第一书记、支教老师、网红青年、和娃娃亲抗争的女性,每年都来拍摄大雁的城里人纷纷登场,作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的一个群体,他们的相遇和不同的命运发生着怎样的故事?

彝海结盟的故事耳熟能详,由凉山歌舞团演绎的红色经典、民族歌剧《彝红》也是常演不衰。1935年红军长征过凉山,刘伯承将军与彝族头人果基小叶丹在彝海边歃血为盟,建立了第一支少数民族地方红色武装,留下了一面见证“彝海结盟”的旗帜。如今这面凝聚着红军和彝族人民深厚情谊,记载党的群众路线和民族政策的伟大实践,见证凉山彝民族对中国革命重大贡献的旗帜仍然保存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这部剧曾经去过国家大剧院,也参加过中国歌剧节,在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摘银奖,是凉山儿女庆祝建党百年的精品力作,经得起时间的考验。8月10、11日在成都城市音乐厅连演两天。

四部凉山文艺作品将集中亮相“剧美天府”  感受多彩民族魅力

《赶集》现场照

交响乐+原生歌集多彩民族地区绽放“土地的声音”

偏爱民族音乐的朋友,《温暖的群山》交响音乐会和大凉山原生歌集《赶集》两场风格迥异的音乐会,能带你了解既有“现代国际范儿”又有“民族原生态风”的凉山。

《温暖的群山》交响音乐会今年才代表四川参加了中国交响乐之春,亮相国家大剧院,载誉归来,8月6日将在成都城市音乐厅演出。彝家有句谚语“能说话就能唱歌”,凉山人善于用音乐来表达情感,因此形成了丰富的民族音乐素材,用音乐来表达本民族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或者说是精神意识,从而构建出了丰富的多彩乐曲,与此便也创造出了作曲家自己的、别具风格的音符趣味。不同风格的交响乐作品表现出的是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文风貌。《温暖的群山》交响音乐会,作曲家通过音乐,大开大合的展示了世俗风情和历史变迁,在抑扬顿挫的曲调中展现凉山彝族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人文风采和时代风貌。

四部凉山文艺作品将集中亮相“剧美天府”  感受多彩民族魅力

《温暖的群山》现场照

生活在大山深处的人们都是古侯和曲涅的后裔,他们像一片片树叶,生长在属于自己的家谱树上,枝繁叶茂。大凉山原生歌集《赶集》基于对凉山彝族各大方言区原生歌曲的深度釆撷,精心筛选了近二十首鲜为人知的唱段和旋律,在不破坏原生音乐的质感和演绎方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代音乐理念对其进行节奏和氛围的营构,并大胆启用人声对风物的模拟,特色农具器物的音乐化利用,特色民族器乐的独奏和合奏,毕摩的经诵和民间说唱等形式,赋予每段音乐细腻故事,合理放大感人细节,粗旷展示劳作劲道,诗意处理女性史诗,集地方性知识,天文地理一体,兼具智慧性、趣味性,在一曲众声的摇篮曲中重新回到开头,让歌唱从头再来,让生命生生不息,让河流源远流长。《赶集》将在8月8日唱响成都城市音乐厅。(记者 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