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成都互联网法庭受理的首案——原告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诉被告某网络大V名誉权侵权案将开庭审理。
成都互联网法庭审判庭
和一般案件相比,互联网侵权案件由于面临证据难以固定、异地侵权等,存在维权难的情况。那作为中西部地区第一家互联网法庭,成都互联网法庭会有啥黑科技来帮助受害者维权?莫慌,和四川在线记者一起来探访一下。
黑科技一:区块链存证 远程网络审理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涉互联网的纠纷多发。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唐稷尧介绍,这些案件中较为常见的一是虚拟环境下的侵权纠纷,比如网络环境中的侮辱诽谤、侵害名誉权案件;二是互联网环境下的合同纠纷案件,比如网络服务合同纠纷、网购纠纷。“这些纠纷的解决存在一些难点,比如当事双方空间距离远、对方身份不一定明晰、取证比较困难等。”
“而我们互联网法庭的设立,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成都互联网法庭副庭长吴婷告诉记者,与传统的法庭不同,在互联网审判,当事人的证据直接上传至系统中,通过实名认证、电子签名、时间戳技术形成证据,“从而实现固定的效果,最终实现在调解、仲裁、诉讼、司法确认等场景调取使用等效果。”
另外,记者了解到,为了解决当事双方空间距离远的问题,成都互联网法庭将互联网技术与线上审判深度融合,案件的起诉、调解、立案、应诉、庭审、送达、申请执行等诉讼环节均在线上完成,只要有网络即可完成诉讼。“在我们的互联网审判中,当事人的证据直接上传至系统中,法官在庭审过程中操作鼠标就可出示原、被告证据,利用共享屏幕功能可实现原、被告证据的互相展示。”在即将审理成都互联网法庭第一案的审判庭,成都互联网法庭法官陈晓站在共享屏幕下告诉记者,“过会儿,这里就将展示相关的证据。”
成都互联网法庭的“微法庭”区域
黑科技二:语音文字转化 微表情分析
走进互联网法庭的审判庭,记者看到与一般的审判庭不同,互联网法庭没有设置书记员的位置。
“在这里,我们已实现了庭审录音录像代替传统书记员庭审记录,开庭无需书记员参与,利用语音识别系统即可自动形成庭审笔录。”说着,陈晓对着审判庭边上麦克风说了一段话。随着话音刚落,电脑屏幕上就精准地显示出了“观众朋友们大家好”几个汉字。“在司法实践中,这样的功能一方面会大大地提供庭审效率,另一方面也为我们节约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庭审的准确性。”
在成都互联网法庭,不仅仅可以将语音转化为文字,还可以对抓取当事人的微表情进行分析辅助法官驾驭线上庭审。
吴婷进一步介绍,互联网法庭在庭审活动中还可以通过智能分析算法对微表情进行分析,通过心跳、呼吸频率等梳理出紧张程度,辅助法官在线上庭审中掌握诉讼参与人的心理活动。
成都互联网法庭视觉标识
黑科技三:物联网链接 终端语音控制
与一般的法庭不同,在成都互联法庭的审判桌上还一块平板电脑,上面有开关灯、电源等10个按键。
“这个是我们用了物联网来控制全屋电器的PAD。”拿起PAD,吴婷告诉记者,庭审现场的温湿度、PM2.5、照度等实时展示在这里。“我们还可以通过语音和按键对灯光、法庭设备、展示屏、投影等进行实时的控制。
另外,记者还了解到,为了让庭审更加的顺畅,互联网法庭采取的是5G网络信号,相比现有网速快10倍以上,“从而保障庭审流畅运行。”
(记者张庭铭/图 任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