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四川消息 2019年,四川启动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治理提升工程,四川省市场监管局确定6个县(区)立足当地实际,因地制宜、综合施治、精准发力,分别在同属食品行业但不属同业态方面进行先行先试。
日前,记者走进6个县(区)“试点”之一的雅安市名山区,就“全省食品小作坊治理提升示范试点”涉及的茶产业发展,规范茶叶小作坊生产加工等相关工作进行实地采访。
探索创新 制度保障为先
四年前,中共名山区委二届六次全会提出了“茶叶立区”的总体发展思路,推动实施茶业增效行动,加快推进全区茶叶加工企业转型升级工作。计划用5年时间,彻底解决茶企小、散、乱、污等问题,彻底完成全区茶叶加工企业转型升级,实现蒙顶山茶规范化、清洁化、可持续发展。据雅安市名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陈坤介绍,省局出台的《四川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治理提升(2019-2021)三年行动方案》与名山区委区政府茶产业发展思路高度契合,2019年省局将名山区确定为全省六个小作坊试点县(区)之一,有力地推动了名山茶企的规范化、清洁化、标准化生产。目前,全区规范茶叶小作坊生产加工行为等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2017年,名山区确定了“茶叶立区”的总体发展思路并启动茶企转型升级相关工作,先后制定了《雅安市名山区加快推进茶叶加工企业转型升级十八条措施》《雅安市名山区茶叶加工企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雅安市名山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治理提升(2019年—2021年)三年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方案,为规范茶叶小作坊生产加工治理提升提供制度保证和政策支撑。
因地制宜 建集中生产区
高峰时期,全区共有茶叶加工企业及小作坊1299家,其中食品生产许可取证企业仅67家,其余1232家均为生产加工小作坊,给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带来较大挑战和风险。在省市局的大力支持下和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名山区市场监管局及时牵头制定《雅安市名山区茶叶加工企业清洁生产标准》,聘请专业团队科学编制《名山区茶叶加工企业空间布局规划》,出台《雅安市名山区北部(黑竹)茶叶集中加工园企业入园标准》等,组建工作专班深入企业解读政策,组织精干力量开展全面清理建档工作,确保辖区内备案小作坊100%建立监管档案,确保家底清、情况明。
名山区现有茶园面积35.2万亩,人均种植面积达1.3亩,90%以上农民从事与茶产业相关的工作,75%的农民从事茶叶生产,茶产业成为全区广大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名山区投资在成雅工业园、新店镇新坝村、黑竹镇莲花村、前进镇金龙村分别规划建设4个茶叶集中加工区,目前黑竹茶叶集中加工区已经投入使用,新店茶叶集中加工区即将运行,其他二个茶叶集中加工区建设正在如火如荼。4个集中加工区建成后大约能容纳80多家茶企,产值20亿元以上。
记者在黑竹镇莲花村的黑竹茶叶集中加工区看到,运输新鲜茶叶的车辆穿梭在各家企业之间,高大的车间清洁明亮,机械转动,工人繁忙,茶叶飘香。
做企业 看长远
“我们黑竹茶叶集中加工区目前有13家企业入驻,新注册成立9家公司,今年三月全部投产,预计年产值2亿元以上。”名山区黑竹镇投资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说,“我们一方面对入驻企业实行一站式7*24小时+‘保姆’式服务,在政策上予以大力支持,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难点和堵点,鼓励和指导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同时,还对企业生产质量、卫生指标、环保标准等统一要求,严格打表,必须满足茶叶加工企业转型升级相关要求,推动名山茶企的规范化、清洁化、标准化生产。”
四川闻春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罗亚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去年政府工作人员进行摸底调查,动员我们入驻园区时,我们一直是持反对态度。后来,通过学习相关文件,了解相关政策,我们主动要求入驻集中园区。新时代新阶段,做食品加工,不符合环保要求,企业肯定要投巨资整改。继续小作坊生产,工艺达不到要求,质量就得不到保证,迟早会被淘汰。做企业,就要看长远。现在入驻,正当时。”
结合乡村振兴
名山区针对全区1299家茶叶加工企业及作坊的治理提升始终坚持市场主导,遵循市场规律,调动小作坊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坚持主体自愿,不搞“一刀切”,避免强迫式推进。
名山区市场监管局结合全区茶叶企业转型升级重点,制定出台《雅安市名山区蒙顶山茶手工制作坊认定管理办法》,着力培育打造工匠精神;计划转型发展手工茶作坊100家,突出地域特色、非遗传承、精品美食等;积极融入文旅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等,推动建立融合特色食品、文旅品牌;着力培育打造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小作坊样板间,实现小作坊向“小而美、小而精、小而优”转变,使之成为茶叶生产加工小作坊上档升级、规范提升的新亮点。
截至3月底,名山全区新退出茶企992家,鼓励茶企改电改气走清洁化生产之路,按照《雅安市名山区加快推进茶叶加工企业转型升级十八条措施》要求,对符合“煤改电”“煤改气”补助条件的94茶企进行了实地核查验收,共涉及改电改气资金4700余万元,补助茶企改造资金947余万元。
名山区以茶叶生产加工工小作坊治理提升为契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高质量发展,激发市场主体的动力、活力、潜力,带动白酒、菜籽油等小作坊规范治理,初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行业自律、主体负责、社会参与”的共治体系,推动名山区食品安全共建共治共享迈上新台阶。(文/图 王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