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岁的老党员杨步祥有一个特别的爱好——做剪报。走进成都市金牛区图书馆3楼陈列室,放眼望去,两排书架上皆是按照不同类别整齐码放的泛黄册子。这5000本剪报册,是杨步祥45年来用剪刀、浆糊亲手制作而成,涵盖了国内外大事、历史资料、文艺体育、保卫和平等十几个类型的报道。漫步其间,宛如进入一段“记忆长廊”。
杨步祥的剪报生涯始于1976年,“当年毛主席去世。我为了悼念,将各大报纸相关的报道信息剪下来装订成册。”他表示,只要一翻开册子,就又能回忆起当时的场景。
从那以后,杨步祥的剪报爱好便一发不可收拾。“报纸对于我来说,就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大事小事都要从报纸上了解,现在已经离不开报纸了。”剪下报纸上的新闻,分门别类后装订成册,能把当时发生的大事要事都记录下来。
做剪报,同样的报纸至少要用两份,这样才能把头版和二版的内容都剪下来,否则剪了头版的报道贴在册子上,背后的二版就没法用。长年累月算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杨步祥年轻时曾担任秘书科办事员、科长和公司党委书记等职,一直在做党务方面的工作。上班时,单位订了报纸,他就用看完的废旧报纸做剪报。退休后,杨步祥就只有自给自足了。2020年7月,杨步祥所在的社区划入金牛区化成社区,社区了解到他的爱好之后,每天都会送来新鲜出炉的报纸。
既然收藏了,就不能让藏品躺在故纸堆里被遗忘,而是要让它们继续发光发热,为社会服务。85岁高龄的杨步祥,时常出现在自己藏品的展览会上,向前来参观的居民讲述过去的故事。
闲暇时候,杨步祥会来到图书馆整理自己的“宝藏”。
杨步祥特别关注青少年的成长。每当学生们放寒暑假的时候,杨步祥会为青少年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宣讲。他向社区提议,将资料室中存放的藏品摆放出来,让青少年学生以及年轻的党员们参观学习,接受更多的爱国主义教育。图为在图书馆阅览剪报的学生。
“现在用手拿剪刀已经开始抖了,看报纸超过20分钟就会觉得眼花。”可是一想到自己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杨步祥称这些都不算什么。
今年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虽然身体状况已大不如前,杨步祥还是重新拿起了剪刀。“作为一名老党员,我计划做一个建党一百周年的系列剪报。目前已经剪好三册了!”他说。(新华网曹鹏/摄 吴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