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市州 > 正文

达州市通川区生态环境治理谱新篇

达州市通川区生态环境治理谱新篇
2021-12-28 17:04:46 来源:

中华网四川报道:漫步达城,呼吸着洁净空气,心旷神怡;停下脚步,远望州河,碧波荡漾。

近年来,达州市通川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重要民生工程抓紧抓实,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区域环境污染得到有效遏制,整体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在促进生态环境优美上作示范。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鼓励发展绿色环保产业,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全面推动垃圾分类,推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坚持以‘碳达峰、碳中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加快建设全省绿色发展示范区。”通川区第六次党代会再次为未来五年的绿色发展明晰了方向、指明了道路。

查问题症结 筑绿色之堤

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期间,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移交通川区27件信访件,包括主办18件、协办9件。通川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信访案件办理,每一个信访件均明确一名区级领导包案,组织相关责任单位进行现场核查、督促整改、回访调查、集中会审,严格按照“问题不查清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责任不落实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放过”的标准,确保案件办理实效,目前27件信访件均已办结,本轮央督通报的31个典型案例均不涉及通川区。

通川区负责的18件主办件中,涉及工业企业污染3件、畜禽养殖污染2件、屠宰业污染2件、废品收购业4件、生态破坏3件、噪音扰民2件,其他2件,与2017年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相比下降61%。同时,该区通过电话、网络、12345平台等渠道收到的32件环境问题信访投诉也已全部办结,与2017年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相比下降86%。

擎治污画笔 绘通川蓝天

通川区作为达州市主城区,建筑密集,人口密度大,车流量大,粉尘和汽车尾气造成的污染物不易流动,在秋冬季城区降水少、逆温频、静风天气较多,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稀释、扩散和降解,空气环境质量形势严峻。

近年来,通川区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重点管控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2018年空气质量达标率81.8%,2019年空气质量达标率82.7%,2020年空气质量达标率89.6%,空气环境质量实现连续3年提升,总体呈改善趋势。今年1至11月,通川区空气质量达标率91.7%。

聚焦防治重点,深入推进综合整治。抓实重点污染源治理。将16家企业纳入重点监管对象,督促企业业主加大投入实施环保设施达标改造;督促马踏洞、柳家坝等片区重点建筑工地严格执行“六必须、六不准,六个百分百”要求;突出城郊接合部道路扬尘整治,严查超限超载、抛洒散落和不覆盖运输等违法违规行为。抓好重点时段防治。在岁末年初,引导市民定点熏制腌腊制品;在除夕、元宵节等传统节日,公安、应急管理、生态环境等部门同乡镇(街委)联合开展烟花爆竹禁燃巡查;清明、中元节前,引导市民文明祭祀,禁烧香蜡纸钱;大春、小春期间,有效遏制秸秆焚烧,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指导,建立乡镇(街道)中心收储点1个、村级收储点位114个,共收储、处理秸秆3万余吨。抓严重点区域管控。以市政府、达高中、怡景湾3个考核点位和达州职业技术学院1个对照点位为中心,着力整治周边餐饮油烟污染、燃烧散煤、露天烧烤等违法行为,将污染影响降到最低。突出臭氧污染管控。制定出台《臭氧污染防控攻坚方案》,以加油站、汽修业、家具业、印刷业等行业为重点,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臭氧整治取得初步成效。今年1至11月,通川区臭氧浓度同比下降21.2%。

严格执法监管,持续形成高压态势。强力整治问题点位。紧盯冬季颗粒物综合治理和夏季臭氧污染防治攻坚,积极推进部门执法、联合执法和委托执法,督查发现的19个问题点位,均已完成整改销号。持续开展专项行动。强力整治231家“散乱污”企业,停业整顿29家,搬迁小作坊11家;实施砖瓦行业专项整治,关停4家,督促9家在产砖瓦企业完成脱硫改造;开展餐饮油烟综合治理,督促辖区350家大中型餐饮企业安装油烟净化设备和专用排烟管道。严厉打击大气污染违法行为。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动态更新污染企业数据库,提高监管覆盖率,保持执法高压态势,有力震慑大气环境违法行为。今年以来,共立案查处大气环境违法行为18起,罚款70.83万元。

积小流之净 汇州河碧水

近年来,通川区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在编制全区12条河流“一河一策”保护方案、完成河湖管理保护范围划定同时,大力推动小流域污染整治。同2017年相比,辖区12条河流中,大堰河由Ⅴ类改善为Ⅲ类,施家河由Ⅳ类改善为Ⅲ类,莲花湖由Ⅳ类改善为Ⅲ类,其余河流除魏家河、双龙河外,均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水环境质量基本稳定。

受水环境容量、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城市产业布局等因素影响,魏家河和双龙河流域水质逐年下降。通川区委、区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成立生态环境突出问题集中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对双龙河、魏家河流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进行督办,按照“一周一监测、一周一通报、一周一排序、一周一约谈”的“四个一”工作机制调度两河流域整治情况,督促相关单位落实环境保护“三管三必须”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大环保”格局。经整治,目前双龙河和魏家河水质已由年初的劣V类改善为IV类。

聚焦污染源头,科学研判定方向。为进一步找准流域水质恶化原因,提出科学治理措施,通川区严格按照“排查标准要严、查找问题要准、原因剖析要深、整改建议要实”的工作要求,充分利用无人机航拍、卫星遥感、快速监测仪等科技手段,分组、分区域实地排查两河流域沿线污染源,共排查各类问题300余个,涵盖涉水企业、农业面源、生活污水直排和污水处理厂等方面,为统筹推进两河污染治理工作奠定基础。

攻坚项目建设,精准发力补短板。先后投入1.5亿元用于污水管网建设、沿线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排查整改、应急污水处理项目、诸仙湖生态湿地工程、魏家河水质净化厂、五星水库退出肥水养鱼和河道清淤等项目。同时,与四川发展国润水务公司进行深度合作,开展全区水环境诊断提升工作,形成通川区水环境项目工程诊断规划建议方案。

凝聚整改合力,齐抓共管显成效。开展加密监测。在魏家河设置8个监测断面,在双龙河设置5个监测断面,每周进行取样监测,实时掌握水质动态。压实治理责任。充分发挥河长制联络员单位的牵头作用,督促各相关部门、沿线乡镇认真履行河长制工作职责,及时发现和解决双龙河、魏家河存在的问题,做到不漏管、不失管。加强企业监管。持续推动部门、乡镇联合执法,形成治污合力,重点打击偷排、直排、不正常运行污染治理设施等违法行为,共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17份,查处违法企业7家,关闭排污企业4家,督促相关企业完成污染治理设施升级改造。

生态环境工作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重道远。未来,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通川区生态环境的明天将更好、更优、更靓。(文/陈首江、刘晨、仇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