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四川消息:如今,行走在达州市达川区大街小巷你会发现,“多、滥、杂、破”的大型广告牌不见了,小区里的乱搭乱建消失了,违法建设越来越少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变得更加秀美宜人……
曾经,违法建设、乱搭乱建现象在达川区辖区的住宅小区、老旧商街以及干线公路两侧等重点区域较为突出。这些违法建设,既破坏了城市形象和公共环境,也侵害了公平正义和公共利益。
近年来,随着“拆违治乱”专项整治行动的不断深入开展,达川区的市容市貌、环境卫生、人居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和提升。
强化领导 细化责任分工
为强力整治中心城区各类违法建设等顽瘴痼疾,推动城乡人居环境大改善、大跨越,达川区将今年确定为“中心城区违法建设集中整治年”,于今年3月4日召开了动员会,及时出台了《达川区城区违法建设治理工作方案》《达川区中心城区“小区乱搭乱建问题”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对违法建设整治步骤、措施及要求进行了明确,确立了“先党员干部后普通群众、先拆新违建后拆老违建、先敦促自拆后组织强拆”的原则。
同时,成立整治行动专班,达川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指挥,各部门单位和广大干部群众勠力同心,从群众反映最突出、最强烈、最迫切的问题入手,攻坚克难、重点突破,以彻底拆除违法建设、创造优良环境为核心,将城区背街巷道和小区私搭乱建等违法违规建筑纳入重点整治范围,按照“拆征结合、拆治结合、拆管结合”的工作方法,采取摸底调查、联合审核认定、限期自行整改、集中联合拆除、自检自查和督查检查的“六步走”措施,细化工作任务,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到相关部门单位,落实到具体责任人,明确时限要求,集中力量在达川中心城区内打一场拆违治乱和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
加大宣传 营造浓厚氛围
在这场攻坚战中,达川区各级干部众志成城,形成了区级干部带头冲锋、职能部门协同作战的攻坚模式,真正实现“投身一线、打赢前线、推进全线”。中心城区的三个街道办事处采取主动申报、群众举报、集中排查三种方式,按照条块结合的原则排查各类违法建设行为,积极入户走访、宣传政策,告知违法建设的危害性,并下达整改通知书,积极做好基础信息摸底工作。在执法政策上,始终坚持一把尺子、一个标准,对所有党员干部及公职人员的违建行为逐户建档立卡,并报区党政主要领导及纪委监委备案,逐人签订承诺书,坚决杜绝说情打招呼现象。同时,采取设立专栏、主要街道张贴标语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宣传,营造拆违治乱的浓厚氛围。全区违法建设治理行动至今,未发生一起暴力强拆和恶性抗拆事件。
重拳出击 依法拆除违建
自今年6月以来,达川区违建整治专项行动进入了集中拆除阶段。按照“先易后难、先大后小、先公后私”的工作方法,达川区建立了城市网格化管理长效机制,将全区各主次干道全部纳入网格,明确各网格片区责任人和工作标准。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将执法力量分成3个小组全部下沉基层街道和社区,充实拆违力量,确保拆违多头并进、全面开花。为保证拆除行动安全有序进行,达川区提前制定拆除工作方案,细化措施,责任到岗到人。拆除过程中,工作人员提前进入现场,拉起警戒线,加强拆除现场监管,并坚持严格执法与思想教育相结合,让执法既有“力度”,也有“温度”。
“达川区将进一步加大拆违治乱力度,坚决拆除所有违法建设,杜绝所有违法建设发生。”达川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刘杨生用掷地有声的话语,道出了达川区拆违治乱的决心。
截至目前,达川区已累计拆除中心城区主次干道、城乡接合部以及居民小区背街巷道等公共区域内的违法建筑、私搭乱建324处、面积33796.72平方米。富丽楠山、南城丽苑、恒大青年城和悦城等小区楼顶违建顽疾得到彻底解决。
“拆”“改”结合 打造宜居环境
拆除违法建设,“拆”是手段,“改”是目的。违法建设拆除后的绿化提升、改造利用是违法建设治理后续管理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城市品质的提升。
达川区结合中心城区老旧小区改造和旧城改建,对楼顶“蓝顶子”及小区违建实施试点改造,消除一批违法建设。根据拆违还路、拆违添景的原则,对曹家梁片区老旧小区等实施试点改造,全面打好“拆违”还路、“拆违”治脏、“拆违”改造、“拆违”添景等“组合拳”,通过改造改建消除一批违法建设,做到了“拆除一片、清理一片、美化一片”,有效防止前拆后建、违建反弹,让违法建设治理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