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四川报道:“万兴苑小区车位少,很多车辆乱停乱放,给我们老年人的出行造成了极大影响,如何解决?”在日前举行的达州市通川区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诉求反馈院坝会上,朝阳街道马房坝社区万兴苑小区居民王大爷率先说出了自己的烦心事。
朝阳街道负责人很快给出回答:“万兴苑小区作为老旧小区,修建时间早、楼栋密度大、道路狭窄且未修建地下停车场,车多位少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停车难’问题十分突出。此次整治,将为小区增设100余个停车位,初步满足居民的停车需求,同时欢迎大家对改造项目进行监督!”得到了想要的答案,王大爷满意地笑了。
这样的诉求反馈院坝会场景,不时发生在通川区的部分小区院坝里。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通川区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主题,以为民办实事为落脚点,坚持问题导向,立足群众需求,聚焦重点任务,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使“办实事”既有“深度”,又有“温度”,更有“力度”。
通川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结合实际确定重点民生项目清单,坚持台账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坚持主要领导带头抓、分管领导亲自抓、工作人员具体抓,确保件件能落实、事事有回音。坚定落实“一把手跑现场、区局长抓整改”工作,82名科级干部亲自深入结对联创社区、联系点开展实地调研560次,收集问题208条,主动认领民生实事160件。
全区乡镇街委、职能部门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密切配合,相互协作,整体联动,合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正实现“我为群众办实事”全流程“一站式”服务,让群众少跑路、好办事。全区深入推进“一网通办”,全程网办超94.71%,实现“服务便民”,行政许可时间由原来的87个工作日压缩至30个工作日。全域推进乡村振兴,打造“特色农业”,建设“美丽庭院”。实施21个村9020户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全区卫生厕所达标率达96.8%。全面提升场镇污水管网,20个污水处理站建成运营。多元化解突出矛盾纠纷113件,成功调解物业服务、交通事故、追索劳动报酬等案件352件。推进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活动,解决群众诉求18784条。
全区党员干部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结对联创、党员双报到、扶弱帮困等多种形式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激励带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来,形成了“群众为群众办实事”新热潮,为改善市容市貌、帮扶困难群众、关爱留守儿童、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等作出了显著贡献。
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有人曾说,要了解一个城市,最好的方式是去看农贸市场。
“现在市场确实很干净,各种菜价也天天公布,让我们买菜既舒心又放心。”走进提质改造后的金海农贸市场,在附近住了近20年的张成华老人感叹不已。
之前的金海农贸市场设施老旧、管理滞后,“脏乱差”现象严重,周边居民对此意见不小。今年3月,通川区启动金海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程。经过5个月紧张施工,市场重新开放营业,环境改善了,市民满意了,经营户的生意也好了起来。
“小小菜篮子,承载着满满的民生。”通川区高度重视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多次专题研究,现场督导推进。区级相关部门紧盯农贸市场痛点难点,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大力推动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标本兼治提升农贸市场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截至目前,已改造完工12个农贸市场,新的市场烟火气和高颜值并存,让群众逛得舒心、买得安心。
不只农贸市场,“停车难”也是群众期待解决的问题。
眼下,“停车难”问题不仅在城区日益突出,也开始在不少乡镇显现。
“随着515艺术创窟和神剑园二期相继建成,吸引了大量外来游客,加之210国道贯穿场镇,过境车辆较多,交通压力增大,增建停车场势在必行。”按照全区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活动的统一部署,罗江镇经反复踏勘和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建设占地16亩、停车位305个的生态停车场,进一步满足辖区群众停车需求。
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通川区全面加强场镇公益设施建设,完善场镇公共服务功能。针对场镇停车难现象,通过建设公共停车场、设立“严管街区”等措施,着力解决这一民生难题,大大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
梳理通川区民生工作成效不难发现,无论是升级打造“六路四街六片”、神剑园二期对外开放,还是积极提升品质教育、品质医疗,“两学校一医院”建成投用,加快推进老旧小区、农贸市场和背街小巷改造提升,倾力整治双龙河、魏家河流域,实施魏兴污水处理厂3000吨应急扩容工程,魏家、罗江流域水质持续向好,都源于坚持以人为本、高位推动。
遗留问题大化解
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高位推动,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立行立改。通川区把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作为一项为民解忧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民生工作来抓,认真分析查找问题,明确责任清单,分步分类推进,在机制上、源头上着力化解。
位于主城区的世纪酒店停车场2014年10月对外开放运营。2019年8月,原业主方与该停车场经营方产生矛盾,致使停车场封锁闲置。鉴于世纪广场项目遗留问题矛盾纠纷多、时间跨度长、群众期待高,通川区委主要负责人主动认领该遗留问题处置工作,建立“每周调度、跟踪督促、定期通报”的工作机制。面对工作开展难、停车场恢复经营难等问题,专班先后召开10次专题调度会,上下协调、厘清问题、解决难题、督促进度。经过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世纪酒店停车场空置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封锁闲置近两年的酒店停车场部分泊车位已对外开放。
通川区金兰生活广场建设项目始建于2002年,因种种原因,其1号楼一直处于烂尾状态,既影响小区环境,同时也存在安全隐患,给已入住居民带来极大困扰。为回应群众所期所盼,通川区组织专班专人督导,推进金兰生活广场遗留问题化解处置工作,目前相关工作正有序推进。
集中化解一批信访积案、解决一批遗留问题,通川区勇于向复杂遗留问题“开刀”,以实际行动纾民怨、暖民心、办实事。(文/图谭楚甲、向柯容、张靖、柏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