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市州 > 正文

巴中巴州区梁永镇:努力打造农村聚居点后续治理样板

巴中巴州区梁永镇:努力打造农村聚居点后续治理样板
2021-12-09 17:19:01 来源:

中华网四川消息:近年来,随着聚居点的建成,群众从土坯房搬进了“小别墅”,吃上了自来水、用上了天然气、用上了宽带网络、走上了水泥路......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如何妥善处置居民管理、环境维护、公共服务,推进聚居点的共建共治共享,成为新时代乡村治理的新课题。对此,巴中市巴州区梁永镇聚焦农村聚居点长远治理和健康发展,在宏福村小湾聚居点实行党建引领“三治融合”模式,全力写好聚居点建设“后半篇”文章。

撬动组织杠杆 构建治理体系

坚持党建引领。一是聚居点建立党支部,设立业主委员会、红白理事会、民事调解队、乡贤联谊会等自治组织,构建以党支部为核心、村民自治组织为支撑的“1+N”组织体系,共同参与治理聚居点;二是构建四级响应,小湾聚居点设立“点长”一名,统筹负责聚居点内治理事务;细化工作单元到联户,实行“联户长”制,设立 “联户长”6名( 每15户-20户设立一名),负责联户区域的管理工作;三是凝聚治理力量,充分整合网格员、水管员、护林员、地灾监测员、护渔员、公益性岗位等“新型八大员”,积极动员点内党员、“两代表一委员”“五老”人员、乡贤、志愿者等先进分子,参与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基础设施管护、应急处突等工作,切实解决了治理力量问题。

改善民生福祉 提升治理能力

优化便民服务。一是在聚居点建成集村“两委”办公、文化室、卫生室、幼儿园、村史馆、电商超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于一体的公共服务中心800平米,解决了党组织开展活动、服务群众阵地问题,设置便民服务点为群众提供帮办代办服务;二是着力发展支撑产业,依据紧靠集镇、交通便利、土地肥沃等优势条件,招引业主牟海德、刘赢博,建成年出栏生猪4000头的规模养殖场2个,集中连片流转聚居点周边土地500亩种植优质果蔬,发展种养循环,建成生态农业产业园,解决了聚居点50余名剩余劳动力入园务工,聚居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和务工达到了有效增收;三是壮大集体经济助农增收,利用国省壮大集体经济项目建成年出栏肉牛200头的养牛场1个,建立“村集体+专合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聚居点农户通过产业发展周转金入股分红,户均年增收达2000元;同时,成立粮油专合社,代耕代种聚居点附近撂荒田(地)180亩,聚居点前庭后院果蔬种满种尽,通过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促进农民增收,确保了搬迁群众搬得来、稳得住、能致富;四是完善配套基础设施,聚居点配套建设垃圾转运房1个、污水处处理站1个、公厕1个、停车位50个、路灯30盏,建休闲广场600平米,安置乒乓球台、健身器材等设施设备,有效保障了群众体育运动和休闲娱乐活动开展。

坚持德法相融 推进治理精细

强化公共管理。一是支委会与业委员会实行交叉任职,推行“党支部+村民说事会”制度,业主委员会、村民说事会等自治组织多方参与民主协商自治,对聚居点的大小事务进行民主协商、共同解决,同时研究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聚居点管护公约》;二是强化宣传引导。充分运用短信、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开办“晏阳初道德讲堂”,播放公益电影,深入宣传党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开展感恩教育,提升群众政策知晓度和素质提升;三是强化文化引领,深度挖掘宏福村“福”文化,聚居点内打造迎福石梯、祈福广场、致福大道、福文化馆、村史馆等,制作展示“福”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墙体公益广告15处,充分展现新时代新农村新风貌;四是强化环境整治,争取落实公益性岗位3个,保障点内清扫保洁,实施“雪亮工程”安装高清监控摄像头8个,构建起无死角、全覆盖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

据悉,巴中市巴州区梁永镇宏福村依托易地扶贫搬迁和巴山新居项目,在美丽的莲花河畔建成全镇聚居规模最大的小湾中心村聚居点,集中安置群众96户460人。易地扶贫搬迁和巴山新居建设改变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住房旧貌换新居,群众脱贫致富展新颜。梁永镇宏福村在聚居点管理过程中的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提升,切实解决了贫困户“搬得进”“稳得住”“能致富”的问题,提升了群众生活质量,使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如今,宏福村小湾聚居点道路整洁、院户清洁、环境秀美、民风淳朴,到处都是欣欣向荣的新气象。(文/聂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