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市州 > 正文

巴中平昌县“五聚焦五提升”推动政务营商环境大改善

巴中平昌县“五聚焦五提升”推动政务营商环境大改善
2021-11-30 14:35:09 来源:

中华网四川消息:近年来,巴中市平昌县坚持以“准入门槛最低、审批效率最高、服务保障最好、群众满意度最高”为目标,聚焦扩权赋能、一网通办、便民升级等,全力打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软环境,取得较好成效。

聚焦“扩权赋能”,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推动基层可办事项持续增长。平昌县一是坚持“依法下放、宜放则放”的原则,结合群众所期所盼,大力下放基层群众办理高频事项、基层治理需要事项;共下放乡镇政务服务事项199项(其中行政权力事项143项、公共服务事项56项),乡镇可办事项较改革前增长95%,确保了“基层事情基层办”。二是建好筑牢基层服务堡垒,针对在“两项改革”中被撤并的乡镇,坚持按便民服务“三化”标准建好便民服务站,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常驻被撤乡镇开展工作,确保了“基层事情有人办”。三是推行便民服务“一枚印章管审批”,199项乡镇可办事项全部纳入便民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站办理,实行“一枚行政审批章管审批”,无需层层送审、层层盖章,便民服务“一站式办结”“最多跑一次”,确保了“基层事情高效办”。

聚焦“一网通办”,提升行政审批效能

通过“周例会月考核”及“一函两书”等工作举措,最大限度凝聚县域政务服务整体合力;通过集中专题培训和周末“一对一”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全力提升全县政务服务队伍“一网通办”能力,实现了政务服务“马上办”84.21%、“网上办”100%、“一次办”100%;开展政务服务“四减三提升”行动(即减事项、减次数、减材料、减时间,提升办事效率、提升服务效能、提升满意水平),证明事项精简至15项,政务服务事项申办材料较2018年初精简75.62%,实际办结时限较法定时限缩减95.37%;在数据融通的基础上,推进政务服务跨部门“一件事一次办”104项、“川渝通办”114项,同时深化商事制度、工程建设审批等重点领域改革,线上开办企业2-4小时办结、公章刻制1小时办结,刻章、寄递服务全部免费,企业开办“零见面”“零成本”。

聚焦“便民升级”,提升便民服务功能

开设水电气特色服务窗口。将水、电、气、电视、通信等群众常办的公共服务事项,纳入基层便民服务中心“一窗办理”。二是开设“办不成事”反映窗口。针对群众办事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在全县政务(便民)服务大厅设置专门反映窗口,指派专人处置,确保群众办事不白跑、不扑空、有地儿找、有人帮。三是探索推进“政邮合作”。按照“优势互补、依法依规、便民利企”的原则推进政邮合作。邮政业务全面入驻政务(便民)服务大厅,实行“网上办事、网下寄递”,“全程网办”全面落地。借助邮政服务遍布城乡、贴近社区的网络优势,将简易政务服务事项纳入邮政网点实施免费“帮代办”,群众有事可在就近的邮政网点办理,进一步织密政务服务“就近办”网络体系。

聚焦“亲民服务”,提升为民服务效力

印发了《平昌县企业群众办事不出村(社区、园区)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科学分布便民服务站点,推动政务服务向村社区赋能,大力推进“红色代办”和“网上办”,畅通政务服务“最后一米”。平昌县在所有建制村(居)组建了“红色代办队”393支,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党建活动,为村(居)老弱病残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无偿的政务服务帮代办服务,以及水电气等费用缴纳、生活必需品代购等服务。红色代办队自4月组建以来,共代办事项13500余件,满意率100%,极大方便了特殊困难群众办事,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门”。

聚焦“督查监管”,提升作风保障能力

以县纪委护航的营商环境专项整治“十大行动”为依托,开展行政审批精简提速和政务服务优化提升行动。开展政务服务“好差评”,将窗口服务满意率、主动评价率、“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满意率等指标,以及“一网通办”等重点工作纳入考核,排名倒数的单位作检视发言。严格的监督与考核压力,有效促进了全县各政务服务部门(单位)转变思想、改进作风、提升效能,政务营商环境取得大改善,办事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取得大提升。(文/李蓉、向光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