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巴中市恩阳区柳林镇,四川蓝润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投建的年产45万吨饲料加工厂主体结构已基本完工。
这个加工厂是恩阳区生猪全产业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整体建成后,预计实现年产值30亿元,可提供就业岗位不少于3000个。
如火如荼的建设场面,是巴中市明确县域经济发展良好开局的缩影。今后五年,突出高质量发展主题,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巴中将以“2+2”主攻方向,立足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积极推动县域差异化发展。
巴中临港产业园里,四川永润欣科技有限公司二楼车间内,工人们正在组装手机。
打造产业聚集“新洼地”从无到有
“前一个‘2’指的是各县(区)今后五年的两个发展定位,后一个‘2’指的则是两个重点发展产业。”据巴中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佘勇介绍,“2+2”主攻方向,是基于各县(区)县域经济的精准“画像”产生的,关乎今后五年的产业引进比例。
在这一规划中,哪个县(区)产业变化最明显?佘勇的目光落到了紧邻巴中主城区的恩阳区。“2+2”主攻方向中提到,支持恩阳区建设成渝地区北向开放高地、西部肉制品生产基地,重点发展食品加工、电子信息产业,“恩阳变化最大,电子信息产业完全是从无到有的一个产业。”
这个变化,与巴中恩阳机场的腾飞有关——去年10月,恩阳区开始谋划临空经济,规划面积7.4平方公里的巴中临港产业园就此拔地而起。规划建设的约9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为电子信息产业落地开花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四川永润欣科技有限公司是首家签约落户巴中临港产业园的企业。三层楼的标准化厂房,一楼生产数据线,二楼组装手机、平板电脑,三楼作办公区。“我们总公司在深圳,那边负责研发销售,巴中这边负责生产加工,做的都是订单业务。”据该公司总经理凌选介绍,自今年6月入驻以来,短短5个月,四川永润欣已实现产值6000万元左右。
截至目前,该园区先进制造业组团A区已签约落地深圳吉润通(四川永润欣)、大能、豪博讯等6家电子信息企业,正在对接意向入驻的有10余家。
培育壮大特色主导产业从有到优
今年9月,团餐龙头企业麦金地的子公司四川麦金地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与平昌国有企业奔康公司达成合作项目,计划三年内完成总投资3.2亿元,在平昌县建集食品加工、冷链物流、仓储配送、农贸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麦金地(平昌)中央厨房产业园。
作为小角楼和江口醇“两瓶酒”的故乡,平昌县13个镇(管委会)依托省级酿酒专用粮基地建设契机,发展红粮基地3.2万亩,不仅壮大了集体经济,也实现了百姓增收。
按照“2+2”主攻方向,“从有到优”也是巴中今后五年县域差异化发展的一大目标。其中提出,支持平昌县重点发展食品饮料、机械制造产业:食品饮料围绕着“一个厨房两瓶酒”,建设食品饮料产业集群;机械制造围绕“一辆摩托两大园”,加快推进雅迪摩托配套项目、智慧教育装备产业园和智慧城市配套产业园等机械制造项目。
自古便有“道地药乡”美誉的巴州区,2016年便将巴药确定为主导产业,并成立巴药产业发展局。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在地中药材11.3万亩、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厂15个、“中药材+农产品”流通网点20余个。
此外,作为巴中市的主城区所在地,巴州区的服务业近年来也得到飞速提升。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巴中市委四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巴州区提出要进一步加强现代服务业和道地中药材产业建设,依托原有产业基础,加快培育现代产业体系。
突破发展全市首位产业从优到强
11月7日,立冬,南江县光雾山景区迎来今冬首场降雪。
受气候影响,今年光雾山红叶观赏期较去年延长了一周左右,不少游客慕名而来。这是光雾山景区晋升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后的首个红叶节,首次提出了“国际红叶节”的概念。
今年以来,围绕着“三市两地一枢纽”定位,巴中市提出将文旅康养作为全市“首位产业”,并按照“南城北旅”的空间版图布局,明确支持南江县、通江县重点发展文旅康业产业。
光雾山从中国走向世界的同时,通江县的川陕苏区王坪景区也开启了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的“征程”。有着“中国革命露天博物馆”之称的通江县,已成为全川红色旅游的热门“打卡地”。
11月8日,在参观完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后,游客孙佳来到旁边的红军城文旅特色街区挑选纪念品。该街区已建成集文创产品开发和农特产品展示展销于一体的“红城映象”,开发刺绣、竹编、剪纸、根雕等100余种独具巴山特色民俗文化创意产品,推出“吃红军餐”等一系列的研学旅行产品。
截至目前,通江县共有文化资源10793处、旅游资源点位2315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个、省级研学旅游基地6个,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红军石刻标语群、千佛崖石窟等5处文物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后五年,通江将全力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县、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记者 钟帆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