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四川报道:云浮青山,鱼翔浅底。雅安市天全县思经河畔,一口直径达20米的鱼池里,两名养殖场工人合力捕起一条重达100多公斤的鲟鱼。这一条条大鱼,“游”出了天全的富民产业,“游”上了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今年,天全县水产现代农业园区升级为四川省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该园区年产冷水鱼苗种3000万尾,鲟鱼等冷水性鱼类300万公斤,年产销鱼子酱24余吨,出口创汇近600万美元,产量居西南第一、全国第二、全球占比达8%,辐射带动产业关联农户1600余户,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65元。
冷水鱼等水产产业,只是天全县将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独具特色的产业发展优势推进现代园区建设的一个缩影。
如何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加快建设生态经济强县,一直是天县委政府思考并付之行动的工作。
近年来,天全县全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积极抢占三大产业风口,持续壮大新型建材、先进材料、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集群,全县工业实力显著增强、工业企业量质齐升、新旧动能转换提速,锂电池负极材料产业园加快建成,安山钢铁获评省级“绿色工厂”、进入全省民营企业44强,预计2021年底,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达36家、占全市9.8%,总产值达75亿元、年均增速10%以上。
在绿色工业发展的同时,生态农业和特色服务业也在齐头并进。
天全县不断加快壮大“六个一”特色产业布局,大力实施“一产业一龙头、一产业一合作社”模式,持续打响二郎山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累计发展茶叶、羊肚菌、土耳苕、笋用竹等特色产业27.27万余亩;扶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家,农民专合社、家庭农场760余家;创建“芙思塔鱼子酱”“天全竹笋”“雅山药”等特色品牌6个;认证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等特色名片30余张,成功获评四川省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第一产业增加值达13.69亿元,年均增长12.9%以上。
天全县锚定“成渝后花园,康藏桥头堡”目标定位,依托天全“名山、名路、名医、名城”,全方位打造服务项目,二郎山喇叭河国家5A级旅游景区加快创建,红军村一二期项目全面建成、三期项目顺利签约;思经竹海渔乡提档升级,中医院新门诊大楼投入使用,朗湖颐园、国医馆等康养综合体项目相继运营,二郎山红叶节、冰雪节等文节活动成功举办,“三大物流项目”加速推进,“5+N”现代服务业体系加快构建,天全正成为全国各地群众的旅游目的地和成渝西向的物流枢纽地。全县服务业增加值达34.9亿元,年均增长10%。
天全县围绕市场、突出特色,不断放大天全区位、交通、物流以及城乡建设等集成效应,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绿色加工厂”“生态菜篮子”和“超级服务区”,形成了市场竞争力强和区域影响力大的特色产业板块和产业体系,取得了“全国能知名、省内有排名、市内当标杆”的佳绩。
与生态相结合的,少不了文化的注入,尤其是红色文化。
在天全县红军村,“红军长征在天全”这7个大字分外引人注目。在此,绿意盎然的田园风光尽在眼前。
依托红色文化、特色优势资源,天全开发红色旅游和休闲农业精品线路,一座乡村旅游型、生态自然型特色田园乡村已然成型。锚定“成渝后花园,康藏桥头堡”目标定位,红军村一二期项目全面建成、三期项目顺利签约,思经竹海渔乡提档升级,朗湖颐园、国医馆等康养综合体项目相继运营,二郎山红叶节、冰雪节等活动成功举办,“三大物流项目”加速推进,天全正成为全国各地游客的旅游目的地和成渝西向的物流枢纽地。
历经奇崛艰辛,天全风华正茂。
一个个历史坐标点,连成了天全飞速成长的轨迹;一项项基础设施的建成,搭建起天全跨越发展的骨架,今日之天全,处处蕴藏着绿色崛起的巨大潜能,时时焕发着追赶超越的蓬勃生机,一座风华正茂的山区新城,正屹立在川西潮头。
未来,天全将以高质量建设生态经济强县为发展统揽,以建设川藏铁路第一城“桥头堡”和绿色发展示范市“先行区”为发展定位,不断开创天全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谱写高质量建设生态经济强县新篇章。(文/图 黄梁、王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