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四川消息:近年来,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始终坚持把保障群众文化权益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强化文化设施、服务机制建设等工作, 不断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有力促进了乡村文化振兴。
北川羌族博物馆非遗展厅
完善设施,打造文化场馆集群。北川县整合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先后建成文化中心(国家一级图书馆、国家三级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和艺术中心(县影剧院),集非遗教学、文化演出、社会教育、文化体验为一体,逐渐形成北川独具特色的公共文化集聚区,实现了城区“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全覆盖。
文化志愿服务活动进乡村
创新供给,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县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及19个乡镇文化站持续做好免费开放常态化,2021年上半年,图书馆接待61254人次,博物馆接待游客近107107人次。同时,利用数字文化产品,线上开展非遗、羌歌羌舞、电子图书、有声读物等多种文化服务,吸引群众参与线上文化活动。
彰显特色,举办节会民俗活动。该县结合大禹文化、羌族特色,举办辛夷花生态旅游节、美食厨艺大赛、大禹祭祀等大型文旅活动,举办七贤柏鹊桥节、情歌节等民俗活动。除此之外,还通过文化志愿服务进乡村活动、乡村文旅活动等,让文化惠民政策深入基层,营造出良好的乡村文化氛围。
打造队伍,丰富基层文化活动。北川打造一支贴近百姓、热心文化工作的基层文化队伍,构建多层次的文化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全县选配乡(镇)文化专干,组建了音乐、美术、摄影、作家、沙朗等文艺协会20余个,培育乡出(镇)、社区、景区景点文化团队300多个,每年培训文化骨干近2万人次,提升其致力乡村文化振兴的综合素养,带动基层文化活动开展,不断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活力。(文/图 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