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四川报道:川东华蓥山是一座“风景”资源厚实的山。著名诗人梁上泉曾吟唱,“山上有森林,地下有煤层,那游击队就是勘采者,披荆崭棘寻火种,曾作时代早行人”;大文豪郭沫若也赞誉,是“天下第一雄山”。
所谓风景,指的是供观赏的自然风光、景物,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而风景名胜,一般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 包括山河、湖海、地貌、森林、动植物、化石特殊地质、天文气象等自然景物和文物古迹、革命纪念地、历史遗址、园林等人文景物和它们所处的环境以及风土人情等。
华蓥山是川东平行岭谷主体山脉,由北向南纵跨四川、重庆16个区、市、县,延绵300余千米。华蓥山最高峰是高登山,海拔1704米;次高峰宝鼎,海拔1433米,是全国八大佛教圣地之一,有“川东小峨嵋”和“东朝宝鼎,西朝峨嵋”之美誉。从清朝开始,华蓥山与峨嵋山、四面山、青城出并称为巴蜀的“四大名山”,而华蓥山游击队和华蓥山武装起义,更是谱写了悲壮的“红岩”史诗……这些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在华蓥山交相辉映。
打造红色华蓥 赓续红岩精神
一部小说《红岩》,不仅使华蓥山名扬天下,而且影响教育了几代人。华蓥山是“红岩”的故里,也是“红岩精神”的发源地之一。《红岩》作者杨益言说:“华蓥山游击队精神应该是红岩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蓥山区几十年风风火火的革命斗争与川东各地的革命斗争,共同铸就了‘红岩精神’。”
华蓥山原本就是汇聚自然山水精华的立体画廊,有着无限风光。然而,当大量的人文品质注入这方山水之后,她的山岭、河流里,便有了理想的光泽;她的晨岚、夕照中,就有了人性的灵光。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故事传说,使红色华蓥山成为令人神往,激情洋溢的胜境。正因为这里的山水注入了人文品质,交融了理想的光泽和人性的灵光,所以,她怀中的每一处名胜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每一处古迹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原华蓥山游击队活动场所主要在华蓥山,红色文化在这里已结成厚实的板块。华蓥山游击队弹药库、战壕、游击步道以及“界牌巧夺军车”等遗址,与新建的“华蓥山游击队纪念墙”“华蓥山起义纪念馆”“双枪老太婆”大型塑像交相辉映,出神入化,使人倍感敬仰。而有“世外桃园”之称的丁家坪,色彩更是一片彤红,原《新华日报》的纸厂“丁家坪纸厂”就建在这里。透过尚存的泡料池、碾料槽、煮料灶及部分厂房遗址,依稀可见当年纸厂源源不断地为《新华日报》生产、输送纸张的情景。难怪周恩来同志评价,“丁家坪纸厂就好比我们后方的兵工厂!”禄市小学、阳和碗厂、阳和老街、华蓥山游击队革命烈士纪念碑、双枪老太婆居住的垛子洞等革命遗址,无不让人流连忘返。华蓥山,已成为一个自然奇景与革命精神相契合,跨越时空与地域的名字。
而今,华蓥山游击队遗址已被评为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区、红色精品线、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党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庆、华蓥山、邓小平故里广安,已结成密不可分的红色旅游联线。“小平故里行、华蓥山上游”,已成为响亮的旅游品牌;华蓥山,已成为人们心中的“红岩”。
华蓥山不仅红色文化独树一帜,而且历史悠久、民俗文化浓郁。华蓥山自古属巴人领地,明末清初以来,华蓥山的土著山民与外来移民相融共生,其歌舞“巴渝舞”、“云童舞”等,采华蓥山之灵气,古朴粗犷、气势磅礴、淳美动人、富于感染力。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滑竿抬幺妹”,更是华蓥山本地文化的精华。
发展绿色华蓥 根植金山银山
华蓥山空气清新、气候适宜。西部平坝浅丘区年平均气温为17.8℃,东部山区为11.5℃。山中物种丰富, 生态迷人, 森林覆盖率达97%以上。同时兽类、爬行、鸟类、两栖和大型真菌、蕨类、裸子等动植物种类繁多;国宝大熊猫于2014年8月入住华蓥山。
华蓥山自然景观比比皆是。南段有“宝鼎称灵岌,华蓥第一峰”的宝鼎,中段有千姿百态的右林、光怪陆离的溶洞和四季如春的黑龙峡、天意谷、“人间瑶池”天池湖,北段有“天然氧吧”仰天窝、欢喜坪……更有华银积雪、宝鼎连云、三花一树、九子灵泉、石境斜阳、渠江落照、华严古河、王璧浮光“老八景”和日出、云海、佛光、圣灯“四绝”。云海、竹海、石林、杉林等自然风光各具特色。在山中观赏春的绿、夏之荫、秋的红、冬之银四季变化,让人心旷神怡、感慨万千。
而华蓥山石林景区开发出的万狮朝圣、地质奇观、天然大盆景、夫妻石、精品石林、云鹤楼、华蓥山岩、千佛云游、千年一吻、生命根源洞等特级自然景观,观更是将自己的秀、清、雅的美姿镶嵌于丛林之中,这些别具一格的景观,可谓是中国生态景观之代表作,被誉为“天然博物馆”和“天然大盆景”,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文/图 邱海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