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市州 > 正文

达州万源做好文旅融合富民文章 奏响生态宜居和美韵律

达州万源做好文旅融合富民文章 奏响生态宜居和美韵律
2021-07-13 10:34:14 来源:

这里,是国家生态主体功能区和限制性开发区,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和嘉陵江、汉江的分水岭,生态保护红线达1058.49平方公里。

这里,是“天然氧吧”,年平均气温14.7摄氏度,森林覆盖率达63.8%,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达6级,是秦巴地区消夏避暑、旅游康养、科考探险的胜地。

达州万源做好文旅融合富民文章 奏响生态宜居和美韵律

万源市黑宝山林海。 江洪平 摄

这里,是革命老区,系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1934年,万源保卫战打响,红四方面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这里,是达州万源市。一花一叶,风光旖旎的青山绿水令人向往;一杯一盏,氤氲萦绕的富硒茶香浸润心脾;一城一魂,孕育滋养着红色血脉赓续传承;一砖一瓦,生态福地的和美乐章在此奏响。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万源明确建设“生态经济强县、生态文化大县、生态宜居名县”的目标,做好文旅融合富民文章,奏响生态宜居和美韵律。

生态福地兴文旅

念好“山”字经、做活“水”文章,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今年以来,万源市大力实施文旅强市战略。

坚持规划统筹、景区先行、产业引领,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按照“1234+N”发展路径,着力构建全域共建、全民共享的旅游发展新格局,“生态福地、和美万源”的旅游名片更加靓丽。

万源市紧盯“1”个目标:建设“全国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突出“2”个抓手: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天府旅游名县”;打造“3”大核心景区:八台山-龙潭河观光度假区、黑宝山-烟霞山休闲度假区与红军公园红色文化旅游区;建设“4”条乡村旅游环线:环花萼山山水奇观乡村旅游线、347国道风景线、荔枝古道历史线、红色文化体验精品线;大力发展N个乡村旅游景点(带):鱼泉山、青龙嘴、牛卯坪、快活坪、中国硒部茶园走廊等乡村旅游点(带)。

“在茶文化原乡品味巴山雀舌,只觉唇齿间满是奇妙清香。”在万源市大巴山茶文化原乡,华灯初上,游人如织,来自北京的游客刘一骄感慨说。让生态福地万源有更多“看得见、摸得着、品得出”味道的载体,茶文化原乡为游客带来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全方位的丰富体验。

达州万源做好文旅融合富民文章 奏响生态宜居和美韵律

牛卯坪新村。 江洪平 摄

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万源这片美丽而精致的生态福地,如今文化和旅游产业正通过新的理念、新的模式、新的业态“融在一起”,实现了“1+1>2”的深度相融,成为众多游客向往的“诗和远方”。

2020年,万源市完成文化旅游项目固定资产投资9.5亿元,累计接待游客62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4.5亿元。

乡村宜居富群众

7月,在万源市太平镇牛卯坪村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鳞次栉比的房屋集聚相连,统一的建筑风格让人赏心悦目,缕缕清风拂去盛夏的燥热。

55岁的万光全打扫着自家民宿,他说:“这几个月正是旺季,来消夏的游客比较多。”他的新家宽敞明亮,其中4间改造成民宿,年收入在2万元左右。

喜迁新居的不止万光全一人,万源市坚持把安全住房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因户因人施策,创新实施“四条路径”,全面改善了群众的居住条件。

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着力破解“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难题,统筹考虑水土资源条件、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及搬迁对象意愿,整合多方资源,对搬迁对象采取“自然环境恶劣地方向县城周边重点乡镇,向幸福美丽乡村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安置方式,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近年来,万源市实现了易地扶贫搬迁9700余户近3.14万人,建成了以太平镇牛卯坪“易地搬迁+乡村旅游”、八台镇蒋家湾“易地搬迁+茶叶风情原乡”等为代表的集中安置点,搬迁群众喜迎新生活。

除此之外,万源市积极实施危房改造政策,对全市范围内的农村住房安全进行全面核查,将住房不安全且未纳入易地扶贫搬迁的4.25万余户全部纳入危房改造实施范围,既解决了住房安全问题,又让乡村群众共享脱贫成果和普惠性政策红利。

截至目前,万源市共实施人居环境改善3.97万户,共投入资金17.42亿元,实施1.2万余户增减挂钩试点项目,既解决了住房安全问题,又破解了村容村貌提升的瓶颈制约,为推动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美丽家园话和美

错落有致小楼房,干净整洁村中道;青山映水鱼儿跃,一汪碧湖水上桥,这幅图景是万源市白沙镇青龙嘴的“原创版”。

茂林修竹、小桥流水、静雅院落,装扮一新的青瓦房,干净整洁的步游道,恍若世外桃源。这幅图景是万源市旧院镇龙潭河的“写真集”。

潺潺流水、郁郁林木,白墙青瓦、高宅深院,古朴凉亭,怡然成景。这幅图景是万源市大巴山茶文化原乡的“素描图”。

一角一景致,一村一画卷。一直以来,万源聚力提档升级城乡风貌,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美丽宜居城乡建设成绩亮眼,一幅美轮美奂的城乡画卷徐徐展开。

截至目前,万源市已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1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个、省级森林公园2个、达州市级特色原乡1个,纳入省级乡村旅游示范乡(镇、村)14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5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1个、达州市级乡村旅游提升示范项目5个,并被授予“中国避暑养生休闲旅游最佳目的地”称号。

7月9日,万源市举行“生态福地·和美万源”发展论坛,专家学者相聚于此,共话发展。

加快走出生态文明发展新路径,让生态经济腾飞、生态文化升华、生态宜居成势。万源市委主要负责人说:“万源将集思广益、广纳良策,借智借力、聚智聚力,推动本次论坛研讨成果转化成具体行动和生动实践。”

行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康庄大道上,万源立足生态、富硒优势,坚定践行“生态立市、生态兴产”理念,聚力培育康养旅游和富硒农产品两大产业,重点产业加快集聚、成链成群。“绿色万源”成为革命老区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亮丽风景线,“养生养老,万源更好”的公众口碑更加深入人心。(文 马发海 钟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