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市州 > 正文

多位文旅大咖现身广安 为巴蜀文旅走廊产业协同发展出谋划策

多位文旅大咖现身广安 为巴蜀文旅走廊产业协同发展出谋划策
2021-07-09 14:59:27 来源:

中华网四川消息 7月9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产业协同发展高峰对话在四川省广安市举行。多位文旅业内大咖惊喜现身,共同为巴蜀文旅走廊产业协同发展出谋划策。

多位文旅大咖现身广安 为巴蜀文旅走廊产业协同发展出谋划策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产业协同发展高峰对话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指导,广安市人民政府、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成渝高校联盟主办,广安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四川省旅游培训中心、西南交大教育培训中心和四川旅游学院乡村旅游研究院承办。会上,知名旅游专家、高校学者、四川和重庆文旅业内人士展开交流碰撞,从国家战略、政策制定、区域合作、产业布局、产品打造、战略合作等方面共同探讨巴蜀文旅走廊发展路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卢中原就“十四五”文旅产业发展走向及成渝视角进行主题演讲。他判断,“十四五”期间,文旅产业的一大发展走向是坚持创新为第一驱动力,因此,川渝两地必须积极推进创新载体建设,争取进入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文旅装备制造业示范园区、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等,支持文旅企事业单位联合高校、研究机构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等。

原国家旅游局副局长、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专家委员会委员杜一力就巴蜀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载体和路径进行演讲。她建议,建设巴蜀文旅走廊要“讲好故事”,用各种文化形式诠释巴蜀文化,做强巴蜀文化的大IP,增强巴蜀文化的影响力,“研究和诠释中华文明”中巴蜀文化的位置;要围绕“经典景区”和“主题线路”做“标志性产品”,结合巴蜀文化的开放性开发红色旅游、城市化进程记忆和“新遗产系列”“未来遗产系列”等多层次文旅产品。

论坛上,四川省社科院党委书记李后强发布了《巴蜀文化走廊古居蓝皮书》,聚焦巴蜀古居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实践,从文化传承、区域协作、人居生活、规划建设、投资运营、国内国际经验和等级体系等多维度开展系统研究。李后强认为,巴蜀古居——古村、古镇、古城,就是巴蜀大地上培育、涵养、承载巴蜀文化的明珠,它们既是活态的巴蜀大地博物馆,更是扎根巴蜀土壤的古树,还是与我们息息相通的“古人”。他建议,创建巴蜀文旅走廊应重视古居的保护利用,要抓紧制定巴蜀古居保护利用的标准体系,统筹编制巴蜀古居保护利用的科学规划,协同建立巴蜀古居保护利用的联动机制,着力打造巴蜀古居旅游开发的精品线路。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与西南交通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智库咨询、科技合作、课题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加深合作。西南交大将发挥学科优势,依托前沿技术和科技,导入多维“交通数据”、应用“多区域交通协调理论和算法”提升省文旅厅在游客引导和预判、流量控制和引导等多方面管理的提升,共同推进四川省“智慧文旅”建设;联合开展安全旅游、地质灾害预警等领域的科技合作,促进文旅融合示范发展。同时,依托西南交大在交通和相关领域内的科学和行业优势,结合软、硬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与省文旅厅共同探索“轨道交通特色旅游”“国际研学旅游”“现代工业景观旅游”等文化特色旅游项目的方案和产品,形成相应的产品标准和体系。

此外,作为川渝合作的桥头堡和巴蜀文旅走廊的重要节点,广安市政府还与重庆市文旅委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机制、产品、品牌、市场、公共服务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携手共建西部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大华蓥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嘉陵江生态文化旅游区、明月山森林康养示范带,共同推进毗邻地区文化旅游协同发展。下一步,广安将推动会议成果落地落实,围绕建设成渝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基地,以华蓥山、明月山、嘉陵江等区域共建项目为引领,加强渝广文旅协同,共建跨区域文化旅游合作创新示范区,联合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重要廊道和发展轴。(文/图 文治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