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市州 > 正文

制造升级积蓄动能 德阳从“制造”迈向“智造”

制造升级积蓄动能 德阳从“制造”迈向“智造”
2021-07-07 10:00:43 来源:

6月30日,国家清洁能源重大工程、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EPC水电项目——雅砻江杨房沟水电站首台机组并网发电。杨房沟水电站共安装4台375兆瓦的立轴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均由位于德阳的东方电机有限公司自主研制供货。

这个月,诞生在“重装之都”德阳的装备制造精品,让国内发电领域喜讯不断:在西藏,世界最高海拔风电机组完成吊装;在浙江,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首台机组投产发电;在川滇交界处,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

也是在6月,德阳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一年来,聚焦智能制造、集群成链等关键词,德阳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全国一流、西部领先的制造业强市。

数字赋能 智能制造转型升级

6月28日上午,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白鹤滩左岸8台100万千瓦水电机组均由东方电机研制,并充分体现智能制造的优势:发电机核心部件定子线棒、转子线圈、定子冲片的生产制造,均由数字化车间完成。

走进东方电机定子冲片数字化车间,科技感扑面而来:云端制造运行管理系统下达指令后,自动导航运输车(AGV)把生产物料送上对应的机台,经过卷料、上料等一系列工序后直接产出定子冲片成品。同时,车间高清大屏准确地报告着每套设备的生产情况和物料状态,产品的质量检验结果也一目了然。

东方电机打造的发电装备行业内首个定子冲片“无人车间”即将建成,共计改造4条全自动生产线、导入12项自动化项目、优化8项工艺流程。“预计车间一线操作人员减少50%,工人变成‘指挥员’和‘监督员’,实现由‘人机生产制造’向‘智能生产制造’转变。”东方电机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去年7月,全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强调,要坚定不移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德阳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也明确,要大力推进数字赋能,积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德阳正顺应发展趋势,进一步推动“制造”向“智造”升级。

行动起来的不仅是装备制造头部企业。

位于德阳凯州新城的四川亚度家具有限公司内,一面巨型显示屏引人注目,不断滚动的文字和数据,清晰展示出订单完成进度、设备状况等信息。“例如红色就表示特殊订单,需要加急完成。”亚度家具行政管理部总监王显敏说。

2017年,亚度家具开启了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去年底,又与移动公司联合成立了5G+智慧工厂联合实验室,探索将5G技术应用于智能制造。如今,一个全屋整装订单从接单到安装,只需要10天左右;一个车间的文员数量,由30多人减少至2人。企业年产值从7000万元提升到去年的2.2亿元。

借助数字经济发展东风,德阳正在抓紧编制《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工业互联网建设项目实施办法》,加快组建募集资金10亿元的工业互联网投资中心,探索利用“类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全面提速工业企业的工业互联网建设,打造工业互联网生态,推进传统产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

对标补短 产业成链集群发展

不久前举行的德阳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产业集群”“产业链”成为热词,约半数企业、县市区代表在交流发言中专门谈到相关内容。

今年4月22日,一汽解放商用车广汉基地项目开工,标志着德阳整车制造领域实现零的突破。该基地副总经理李健坦言,德阳作为中国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对项目有重大支撑作用。着力推动集群成链发展,有利于提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整体竞争力。

在装备制造领域,德阳拥有二重、东电、东汽“三大厂”,然而,本地企业对它们的配套率仅40%左右,所需高质量零部件超过一半在省外采购。作为比较,在“中国电器之都”浙江温州柳市镇,低压电器涉及的几十万种配套件,有70%能在本地采购,吸引了390家规上工业企业、4家国内500强企业集聚。

配套产品品质不高,配套企业集聚度不足,创新协同度不够等问题还较为突出……德阳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德阳正以建设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为牵引,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带动形成现代产业体系。

以一汽解放商用车广汉基地为例,项目还没开工,配套企业就来了。

今年3月,10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与广汉市政府签订投资框架协议,将为一汽解放商用车广汉基地提供车身冲压件、商用车零部件、汽车内饰、变速箱总成装配等配套产品和相关服务。这给了李健更多的信心,“广汉基地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带动上下游供应商、物流商、经销商全链,形成集群效应。”

德阳将支持头部企业提升价值链,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单一产品制造者向整体方案解决者转变,订单式生产向工程总承包商和“制造+服务”的全生命周期转变,打造世界一流重型装备集成服务商。

在德阳,围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向融合发展,一些尝试已悄然展开。近年来,原本主要着力于装备智造的国机重装,承接了众多重大技术装备的多式联运、包装仓储。“我们将打造立足德阳、辐射全川的工业原料仓储配送基地、制造业原料供应链平台等,向物流供应链管理服务转变。”该公司副总经理闫杰说。(记者 余如波)

原标题:制造升级积蓄动能 企业集聚创新协同 德阳:从“制造”迈向“智造”